本文发表于《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摘要:单一结构区域(城市)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那些主导产业处于整体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区域(城市),经济增长较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波动,经济增长抗压性较弱,容易出现结构性衰退。东北地区是结构单一型的区域和城市的典型代表,过去依靠某种资源或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起来,经过长期过度开发,如今却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东北地区的单一结构城市的发展问题,不是全域性的,而是部分城市的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振兴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的相关产业政策并兼顾全国,是很有必要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从保持生产能力、减小生产规模,区别对待低迷的产业、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建立单一结构区域 (城市) 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几方面入手。
1.单一结构区域(城市)产生的原因
单一结构的区域(城市)一般指有40%以上的劳动力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或产品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区域和城市。
(一)单一结构区域(城市)的类型
一类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而兴起的区域(城市),这些区域(城市)依托一种或者几种自然资源,逐渐形成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另一类区域(城市)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一产业区域 (城市),这些单一产业的区域(城市)的形成往往具有历史原因,比如国家的政策、原有的工业基础等。
(二)单一结构区域(城市)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现象。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东北地区、山西省、河北省等,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个别地方甚至出现 “断崖式”经济下滑的迹象。这些结构单一地区,或严重依赖于当地的自然资源,或仅靠某一项或几项支柱产业支撑。一旦这个行业出现危机,就会造成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失速,甚至让一座城市的经济崩溃。
(三)单一结构区域(城市)产生的原因
从理论上看,专业化生产理论是基础性的根源。多年来,我们一直奉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地区或城市专门发展一种行业,生产一种产品,甚至生产一种产品的某一个部分,是我们产业与区域规划追求的效果之一。
2.中国单一结构区域(城市)识别及区域差异分析
(一)识别单一结构区域(城市)的方法
1、区位商。区位商越大,意味着该地区该产业的集聚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明显。
2、地区平均集中率。地区的产业平均绝对集中率指数全面衡量该地区各行业在全国的平均占有率,它的范围是0-1之间,直接代表一个地区各产业在全国的平均竞争力,该值越接近于1,则该地区本行业越发达。
3、专业化水平。地区专业化水平,又称为地区之间制造业结构差异程度,用来衡量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异同程度,采用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来衡量。专业化指数的数值越大,表示一个特定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的平均水平差异度越大。
4、Hoover系数。Hoover系数是从地区角度看待其产业构成状况及专业化趋势,又称地区专业化的基尼系数。Hoover地方化系数与Gini系数有相似之处,都是由45度直线和地方化所围成的区域相对面积。Hoover地方化系数介于0-1之间。Hoover地方化系数越高,行业在地理上的集中程度越高,也即行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越高;否则,行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越低。Hoover地方化系数常被用来衡量产业的地区集中程度。
(二)识别结果分析
由于专业化指数和Hoover系数是从全国水平比较和各地区本身产业的不均衡程度两个维度对于地区的产业进行的刻画,因此综合考虑本文计算得出的Hoover系数和专业化指数可以更加综合地刻画我国区域(城市)的工业产业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Hoover系数和专业化指数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实线处为全国的平均水平,按照四大板块的分类来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区域(城市)大多位于图的左下部分,Hoover系数和专业化指数均较低,产业结构单一程度较低;左上部分代表地区内部工业产业不均衡程度很高,但是在全国横向比较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此部分包括东部和西部的部分区域(城市);图的右下部分区域(城市)较少,说明从全国横向比较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但是地区内部产业较为均衡的区域(城市)较少;图中右上部分代表专业化水平和Hoover系数均较高,即从全国的横向比较和地区内部的纵向比较来看,产业的不平衡程度均较高,即工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其包括的区域(城市)一般位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包括少部分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3.东北地区等单一结构区域(城市)转型的途径
只有把握好产业选择和发展的次序,单一结构区域 (城市) 才能在产业转型中步入合理路径。
(一)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结合
绝对优势是区域(城市)早期发展赖以生存的根基,特别是对东北等单一结构区域(城市)而言更是如此。比较优势则是当今社会经济分工协作的基础,也符合现代区域发展的思想。在新兴产业的选择上必须把握住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关键是比较优势,当然也要兼顾自身的绝对优势。只有选择产业符合区域内分工比较优势思想,单一结构区域(城市)产业转型才有良好的基础。
(二)区别对待、分类规划区域(城市)发展
东北等单一结构区域(城市)的产业转型在总体上存在一些共性,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比如区位、产业类型、发展基础。因此转型产业选择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产业类型有自身的特点,也有自身已积累的基础,所以不同单一结构区域(城市)在选择新兴产业时基础是不一样的。
(三)坚持市场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
只有坚持市场导向,单一结构区域(城市)产业才能符合未来和当下区域比较优势思想;但是新产业一般都比较弱小,也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中,需要将原有的产业和未来产业市场潜力结合考虑,因势利导,促进东北等单一结构区域(城市)顺利转型升级。
(四)坚持科技引领和人才保障并举
促使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新科技的保障,这是现阶段我国整体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更是东北等单一结构区域(城市)升级的必然路径。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保障,只有能吸引高科技人才才能为产业转型奠定基础。
(五)坚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科学的做法是以环境保护为终极目标,以节能减排为实现路径,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实现环境保护。
(六)执行国家战略,融入区域经济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是当下我国实施的三大战略,单一产业结构区域(城市)的发展既要发挥自己本区域的比较优势,也要与未来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和方向紧密联系,紧紧抓住国家三大战略所带来的机遇,促使产业顺利转型升级。
4.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区域 (城市) 转型建议
针对东北地区的单一结构城市,本文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第一,东北地区的单一结构城市的发展问题,不是全域性的,而是部分城市的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振兴东北地区单一结构城市的相关产业政策并兼顾全国,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东北地区的单一结构城市,除长春和通化外,基本上是煤炭、石油、粮食、木材的主产区,发展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大宗产品价格走低的影响。调整的思路:一是保持生产能力,减小生产规模。 二区别对待低迷的产业:石油、粮食、木材都不是绝对过剩的产业,保持其产能很有必要;只有煤炭产业产能过剩,“去产能”需要加快进行。 三是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
第三,建立单一结构区域(城市)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转型长效机制的建立对单一结构区域(城市)转型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例如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新兴产业扶持机制等。因地制宜地构建差异化的转型路径,更需要加快构建这些机制。
第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要想实现东北地区单一结构的转型升级,必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作者信息:
孙久文,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
姚鹏,山东莱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产业空间组织、集聚经济,能源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