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经济周期理论的失灵及其对新理论的呼唤

2017年07月17日来源:《中国经济学人》2017年第4期    作者:张金昌

摘要:美国经济已成功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步入复苏轨道。美国政府所采取的重要手段是通过直接财政救助和持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恢复健康,使金融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保障。这一过程并没有出现大家普遍担心的恶性通货膨胀问题,也没有出现危机后萧条。这是否意味着,只要央行向陷入危机的市场主体无限量提供贷款或经济援助使其恢复健康,危机就可以中断?如果这个结论成立,又是否意味着只要央行通过持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陷入危机的市场主体恢复健康,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就可以避免?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是否意味着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理论失灵?新的走出经济危机的理论方法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对我们应对金融或经济危机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危机;货币政策;周期性危机;量化宽松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必然要经历“危机—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危机”这样一个周期性过程,并且每一次经济复苏都会在市场出清之后开始,每一次经济衰退都会在繁荣泡沫破灭之后产生。但美国2008年发生的危机,却并没有遵从这一周期规律。危机之前很少有学者认为美国经济不健康,危机之后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在短期内难以复苏。事实上,美国经济却奇迹般复苏。美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大多数经济学家所预期的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经济萧条和市场出清过程,一个非常明显的原因是,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执行了一系列救市和量化宽松政策(见表1)。这是否意味着在央行无限量化宽松的货币供应条件下,经济或金融危机的周期可以被打破?危机是否可以完全通过货币当局的调控政策被消除?

 

点击放大

 

一、美联储不计后果的干预政策:阻止了危机的蔓延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于20081023日在美国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做证时说,这是一次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危机,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Greenspan,2008)。其言下之意是这次危机要比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发生的危机还严重。他后来又补充说,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和市场竞争可以解决各种金融危机,但目前的难题是需要破产的金融机构已经大到不能让其倒闭(Stein, 2011)。他的意思是如果不让这些无效率的金融机构破产,市场将难以出清,金融危机将难以结束。“大到不能倒”是一个什么概念?危机期间美联储让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导致其交易对手房利美、房地美、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迅速陷入危机,最后迫使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拿出8000多亿美元来救助这些陷入危机的机构。而雷曼兄弟公司20071130日的金融衍生产品资产的账面价值(Fair Value of Derivative)仅仅为368亿美元(是指根据衍生交易合同核算盈亏之后的公允价值),其所涉及的衍生交易合同名义金额(Derivative Notional)为7379亿美元,[1]而房利美和房地美20071231日的金融衍生产品合同金额分别为9218亿美元和1.3万亿美元,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的衍生交易合同金额分别为35.7万亿美元和32万亿美元。[2]这些金融机构的衍生交易合同签约金额,远远大于雷曼兄弟公司,如果让这些机构倒闭会使这些衍生交易合同不能兑现,其所产生的危害将远远大于雷曼兄弟公司,有点类似于“核爆炸”,将会使整个国际金融体系崩溃。

为什么衍生交易合同不能兑现具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只要回顾一下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过程就可以理解。巴林银行交易员仅仅签订了200亿美元的东京股票指数衍生交易合同,在东京股票指数沿着对其不利方向波动5%之后,该交易便使巴林银行亏损10亿美元,而巴林银行当时的资本金未超过8亿美元,一笔交易就使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银行破产。花旗银行20071231日的资本金为1134.47亿美元,其衍生交易合同为36.7万亿美元,只要交易合约的“标的物”的价格向其不利方向波动0.32%,就可以亏损掉花旗银行的全部资本。在危机期间,衍生交易金融资产的价格沿着不利方向波动0.32%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这是为什么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不惜投入巨资来挽救这类金融机构的根本原因。美联储估计美国金融机构当时达成的衍生交易合同金额为600万亿美元,这些衍生交易合同如果沿不利方向波动5%(比如金融资产的整体价格下降5%),就会产生30万亿美元的亏损,而美国政府2007年全年的GDP也只有13万亿美元。显然美国政府无力承担这种危机爆发带来的经济后果,这也是美国政府为什么召集全世界经济最强大的20个国家组成20国集团来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于2009315日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你有一个邻居放火烧自己的房子,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我才不去叫消防队,让他的房子烧完算了,我无所谓。但如果你的房子是木制的,又如果整个城镇都是木制房屋,我想我们大家都同意,正确的做法是先去灭火,然后再决定该对他采取何种处罚,该如何改变防灾措施,如何确保今后不发生类似情况,以及我们该如何建造防火房屋等。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我们处于火灾当中,火还在烧。”“雷曼破产后的事实证明,不能让一个在国际金融体系里具有重要作用的公司在一场金融危机中倒闭。”[3]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在没有办法情况下的办法,是危机当下被迫所采取的无奈之举。这种办法就是不管导致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先想办法灭火,想办法使经济好转,使衍生交易合同自然平仓。尽管伯南克公开讲我们挽救的是一批批贪婪的赌场公司,但在这些“大到不能倒”的赌场公司的绑架下,他只能采取一些过去从来没有采取过的“向金融市场无限量提供流动性”的政策,也正是这一“不计后果”的政策,挽救了“一家又一家逃避监管的赌场企业”,现在来看也挽救了美国经济,并避免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崩溃。

二、非常规危机处置办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市场出清的复苏

美联储持续、长期、大规模地对赌场金融机构和金融赌场进行“大水漫灌”式的救助并没有出现大家最为担心的“恶性通货膨胀”,也没有出现“危机只会延后一两年爆发”的现象,而是出现了美国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从2010年开始的持续改善。这可从花旗银行最近几年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数据中看出(美国其他金融机构的报表变化和花旗银行类似)。花旗银行(Citi Holdings Group2003年在美国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1294亿美元,2007年攀升到2519亿美元,危机期间其股票价格从40多美元跌到最低时1.5美元。危机之后花旗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持续下降,2010年下降到1515亿美元,2013年下降到1084亿美元,2014年为965亿美元,2015年为802亿美元。[4]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的下降趋势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下降趋势完全一致。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在持续下降,个人消费贷款的坏账率也在大幅度下降。危机前花旗银行在北美市场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2007年第四季度的坏账率(超过90天未付本息的贷款占比)是0.41%,危机期间在2009年第四季度坏账率上升到2.57%,危机之后开始持续下降,2011年第四季度坏账率下降到1.86%2013年第四季度下降到1%2014年第四季度下降到0.49%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到0.4%[5]从花旗银行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个人消费者贷款规模已大幅度下降,还贷能力已大幅提高,美国民众个人的经济状况明显改善。[6]

与个人消费贷款下降、坏账率下降同时发生的是美国企业贷款状况的持续改善。危机前美国企业在花旗银行的贷款余额不断上升,从2003年底的98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250亿美元。危机后美国企业在花旗银行的贷款大幅度缩小,2009年底下降到1703亿美元。随着危机的解除,美国企业在花旗银行的贷款又开始回升,2010年底上升到1946亿美元,2013年底上升到2722亿美元,2014年为2752亿美元,2015年为2885亿美元。[7]企业贷款显然已达到并超过了危机前水平,说明美国企业已对美国经济恢复了信心并且其扩张速度加快。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美国个人消费者的财务状况已大幅改善,美国企业的扩张动力已非常充足,美国自2010年开始从金融危机中走了出来。在这一过程中,美联储向陷入危机的机构和风雨飘摇的金融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功不可没。并且美联储的救市政策,也给美国政府带来了丰厚回报。危机之前美联储向美国财政部上缴的现金利润最高记录是2007年的540亿美元,危机爆发之后,2009年美联储向美国财政部上缴了474亿美元现金利润,2010年上缴了793亿美元,2011年上缴了770亿美元,2012年上缴了884亿美元,2013年上缴了777亿美元,2014年上缴了969亿美元,2015年上缴了1170亿美元。[8]这就是说,美联储的市场干预行动,不但挽救了那些应该倒闭的“赌场企业”,使它们恢复了健康,而且改善了美国居民和美国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他们恢复了健康,并给美国政府带来了丰厚的现金回报。

从美联储救市的行动和后果,我们能不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一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时候,只要这个国家的央行能够实行和美联储救助美国金融危机一样的救助政策,使陷入危机的不良市场主体恢复健康,并持续保持金融市场充足的流动性,那么所谓的金融或经济危机就可以排除?换句话说,如果采取了和美联储一样的干预政策,金融或经济危机也就没有必要一定要等到市场自动出清时才会停止,一国经济也就不会经历“危机—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危机”的经济周期?

三、为什么美联储能够阻止金融危机的蔓延

危机的导火线是某一个市场主体不能按期支付债务,导致资金链断裂和破产。危机的全面爆发是这种陷入经营失败的市场主体的破产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更多的市场主体破产倒闭。从财务角度讲,所有的经济或金融危机都是不能支付的危机,只要恢复支付能力,危机就自然消除。从这次美联储的市场干预过程来看,即使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了支付危机,即使已经形成了局部的行业或地区性金融或经济危机,即使整个金融市场危机四伏、风雨飘摇(正如让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后所出现的情况一样),只要央行联合财政部门通过直接注资、购买股权注资、敞开口子提供借款等多种方式向发生危机的主体和市场供应货币,使陷入危机的市场主体生存下来,并将市场上宽松的货币供应保持一段时间,使陷入危机的主体逐渐恢复健康,形成正常的支付能力,那么危机蔓延的趋势就会中断,危机也就会自然消除。要做到这一点现在看来也不困难,只要我们不让这些缺乏支付能力、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的市场主体倒闭(无论这个市场主体是一个赌徒还是最后一个接盘的“倒霉鬼”),让它们恢复健康,所谓的金融或经济危机就不会发生。不让这些陷入支付危机、应该倒闭的市场主体倒闭和出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惩罚他们、将其从市场上铲除所引爆的金融或者经济危机,将会带来更大的损失,这种损失甚至于整个地区、整个国家或整个世界都难以承受。这也正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情况。

按照这种逻辑进一步思考,像荷兰“郁金香危机”那样,贪婪的炒家将郁金香的价格推高到市场难以承受的高度,以至于发展到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货币(黄金和白银)来维持其交易价格的程度,才导致了郁金香价格的大跌并使一大批炒家亏损倒闭。如果当时有像今天的美联储一样的机构,如果当时的市场有能够像现在的市场一样不使用数量有限的黄金或白银来结算而是使用数量可以无限量供应的电子货币来结算,如果价格下跌之后郁金香砸到自己手里的那个最后一个“倒霉鬼”被类似于美联储的机构救助而不死,那么在这个“倒霉鬼”逐渐恢复健康之后,荷兰的“郁金香危机”也就可以避免。即使有一部分“倒霉鬼”已经倒下了,即使这些倒下的“倒霉鬼”已经拖累了一大批与其交易的其他市场主体,事情也并不可怕。只要存在像今天的美联储那样的机构出面救助,让那些“大到不能倒”的倒霉鬼获得喘息机会,并使其恢复盈利,则危机蔓延的势头也就被阻止。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的量化宽松的货币供应,危机就会被彻底解除。只是因为当时人们在交易的时候普遍使用金银作为支付手段,而金银的供应又不像现在的美元那样在电子化交易的支付手段下可以无限量供应,才发生了危机。

在当前信息网络时代,无限量供应支付手段已不存在客观上、物理上的限制,央行向市场供应货币仅仅是改变几个电子记账符号,并不会出现“交易等价物”数量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周期性的、需要市场出清才能消除的金融或经济危机,现在都有可能通过货币无限供应的方式加以化解。换句话说,只要一国央行有权力发行货币并持续向市场主体借款,只要该国货币仍然被市场所接受,则央行就有能力救助陷入危机的市场主体,就有能力阻止或消灭可能出现的各种金融或经济危机苗头,就有能力将金融或经济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有人会说,无限量供应货币必然会带来恶性通货膨胀。很遗憾美国这次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出现了严重的、全面的通货膨胀,结果又会怎样?其结果会使那些有钱人的钱更加不值钱,使那些没有钱的人和有钱的人一样生存了下来,使他们几乎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其结果是收入两极分化程度下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被顺手解决。当富人和穷人一样,都是没有多少财富的一般人时,全社会创造财富、努力发家致富的动力和活力又被激发出来,这也正是几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发生的情形,这种情况也和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在奔向小康的过程中带来了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的、繁荣的情况一致。

也许有人认为不让那些无效率的市场主体出清,不让它们受到惩罚,既不道德又会酝酿更大的危机。格林斯潘也曾经这样认为。但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的市场救助行动没有使这种状况出现。伯南克不惜代价的救助经营失败的市场主体,是基于他对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深刻认识。伯南克坚持认为1929年出现经济大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联储在应该救助的时候没有救助,相反却执行了更加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他不希望历史悲剧在自己面前重演。伯南克公开讲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是那些贪婪的、具有赌徒性质的、不负责任的市场主体的行为造成的,但危机的后果却要由大量无辜的、大街上行走的普通民众来承担。也正是有这种深刻的认识,才让他敢于采取一系列过去从来没有执行过的、被许多美国经济学家斥之为“疯了”的救市政策。

正是美联储坚决地执行了救助不良市场主体的政策,才有了今天这样一种美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局面。表面上看,美联储的救助行为浪费的是纳税人的钱,但事实证明美联储不但收回了其“浪费”的资金,而且还为美国纳税人创造了大量现金利润。这种现实告诉人们,只要供应货币的中央银行敢于出手救助,让那些不负责任的市场主体(大到不能倒)维持经营,并让其从危机中恢复元气,市场也就没有必要通过出清来恢复健康,“大萧条”也就不会发生。事实上,自1971年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度、可以不受约束地向市场供应美元以来,在美国发生的每一次金融或经济危机都是在美联储的干预下化解的。这些干预政策包括直接提供资金救助、剥离或隔离问题资产、低息无限量供应贷款、长期维持超低利率、资产置换等,这些干预政策总能使美国免于陷入深度金融或经济危机。并且更加意味深长的是,每一次金融或者经济危机消除之后,无论这种危机发生在美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美国的经济实力会进一步增强,使用美元的国家和个人会进一步增多,美元的国际硬通货的地位会进一步加强。

从美国化解金融或经济危机的诸多事实,我们能不能得出一个结论:传统的危机周期理论对于那些存在中央银行可以无限供应货币能力的国家来说已经不灵了?我们是否应该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在数字货币时代危机和危机发生的过程,并形成阻止或避免危机的新方法?

四、在新的经济结构下,金融或经济危机能够避免吗

现在来看,新时代的经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实体经济,二是金融经济,三是衍生经济。危机周期理论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之上,自货币与黄金等实物货币等价物脱钩之后,金融活动便可以独立存在,并形成了一个能够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自我修复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危机,在黄金、纸质货币等交易等价物数量有限的时代,其周期性演变几乎和实体经济的危机周期一样,需要经历复苏、繁荣、危机、衰退的循环。为了消除危机所导致的价格波动的风险,人们发明了期货市场以锁定交易价格、规避交易风险。期货交易的核心是通过价格对赌将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方。对其进行正面理解就是通过对赌发现交易物的未来价格、实现风险转移和套期保值,负面来理解就是通过下注对赌、依靠对赌金额和赌注的大小来操纵未来市场价格,并在价格按照自己的预期波动中谋取暴利或消除竞争对手。

美国金融机构的衍生交易合同金额,非常庞大。金融危机期间国际保险公司(AIG)持有2万亿美元的衍生交易合同,其在2008731日为持有这些合同而缴纳的保证金为201亿美元,放大倍数是100倍。随着其衍生交易产品价格的下跌,评级机构在8月宣布降低其信用等级,迫使该公司在831日之前必须为其持有的衍生交易合同追加59亿美元的保证金。912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降低该公司信用等级,从观望转为负面,并宣布有可能降低该公司发行的债券的信用等级13个点,导致该公司股票价格从8日的22.76美元降低到12日的12.14美元。在标准普尔公司降级压力下,该公司于13日、14日周末经过两天的努力,于915日上午宣布已获由高盛、摩根斯坦利和纽约储备银行共同提供的750亿美元的联合过桥贷款。但该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发行的22亿美元商业票据以失败告终,而当日需要支付的到期债务资金为52亿美元,该公司有违约风险。当日下午,标准普尔宣布降低该公司长期债券信用等级3个点,穆迪和Fitch也宣布降低2个点。按照新的评级结果,需要该公司为其持有的衍生交易合同再追加200亿美元的保证金。16日一早,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突然宣布不再向该公司提供过桥贷款,评级机构再次降低其评级,股票价格跌至4.76美元。按照新的评级结果和股票价格,该公司在未来15天内应当再追加320亿美元的保证金才能够避免2万亿美元衍生交易合同的安全。为了避免衍生交易合同违约而导致的连锁反应,该公司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评级机构紧急磋商,于22日达成最终协议,获得美联储370亿美元的贷款,[9]才避免了该公司的破产。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在负面消息的作用下,衍生交易不仅绑架了国际保险公司,而且也绑架了美联储。

美国金融机构危机前和危机后一直持有大量金融衍生交易合同。2015年底美国银行持有的衍生交易合同名义金额为42.2万亿美元,花旗银行持有34.99万亿美元。美国金融机构通过少量保证金投入持有大量金融衍生交易合同,以50倍于实体经济交易量的交易规模日夜不停地开展衍生交易,不仅控制了利率、汇率、股票在未来一定时期的价格,而且也控制了石油、金属、矿石等在商品期货市场上交易的物品未来的价格,使这些衍生交易成为锁定市场价格、谋取暴利的工具。而操控整个衍生交易市场的,目前来看是美联储。因为在花旗银行20072015年年报中披露的30万亿~50万亿美元(各年有波动)的衍生交易合同金额(Derivative Notionals)中,有75%的交易是利率波动违约掉期合同(SWAP),[10]而利率波动又控制在美联储之手。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离任之后直接加盟了四大对冲基金公司之一、美国唯一一个可以以做市商身份开展对冲基交易的基金公司Cidatel,出任该公司首席经济顾问,执行美国全球金融战略。这一战略现在来看持续推高了美国股市,让国际游资向美国集中,助推美国经济发展,同时操纵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打击新兴市场国家或这些国家的货币,让这些国家的政府陷入左右为难、穷于应付、被动挨打的处境。

五、对中国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衍生交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使美国变成了经济赌场,也使全球金融市场成为金融赌场。这个金融赌场的形成遭到了法国、德国的坚决反对,但美国仍然我行我素。经过美国金融危机的磨炼和洗礼之后,这个金融赌场又被美联储所驯服,成为美国打击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核武器。关于这个金融赌场,巴菲特在2008年曾经说过,没有人愿意从做空自己的祖国中牟利。但现在做空其他国家货币或经济的情况频繁发生。中国股市、债市和期货市场2015年的大幅波动已使很多中国人认识到金融市场的这种赌场性质,但中国金融市场建设者又期望建立功能齐全的金融市场(包括衍生交易市场)以使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某种程度的定价权。现在看来,这种期望不但有可能落空,而且在不对称的金融战场上会付出惨重代价。从总体上看,尽管美国经济存在政府难以主导、过于依赖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但在大量金融衍生交易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支持下,美国经济的发展已摆脱了过去那种在周期性经济危机推动下的发展,而是能够将其国内的危机通过衍生交易和货币政策转嫁给其他国家。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经济要想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防火墙。一是实行更加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从事股票、期货业务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应当与和从事日常结算业务、信贷业务、存贷款业务、担保和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严格分离,不能成为同一经济主体或相互持股。二是实体经济主体的金融业务和实体经济业务也要严格分离、独立监管,实体经济主体在股票市场上的融资规模每次不得超过其过去三年的平均贷款总额,上市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持有的股票不得上市流通,它只可以通过股票分利获得收益。三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脚步应当放慢,中国人民行应当继续决定这些基准物品的价格,让实体经济发展有一个可以预期的利率和汇率水平。四是对期货交易市场实施必要的管制、对进出口价格水平实施必要的管制,建立某种形式的价格波动隔离机制,阻断国际金融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过度骚扰和频繁误导,给实体经济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第二,要在金融市场上实行精准调控。国际金融市场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磨炼之后,已成为能够实施精准打击的金融赌场,在这个赌场上赌家能够通过一系列程序化、自动化的高频交易控制市场交易结果沿自己的预期和安排方向发展,并能够在上升和下跌两种情况下获得暴利。由于中国在这方面“技不如人”(有专家估计2015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与我国的实际操控能力相比提前了20多年),继续维持现在的金融游戏只能输钱。通过行政手段也只能达到在极端情况下的短期止损,一旦回到正常交易状态,中国的金融市场必然又会被国外金融寡头所控制。现在中国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货币,要想退出这个国际金融赌局也比较困难。在中国国有经济占较大比重、民营经济控制力在短期内还难以形成操控国际金融市场的现实面前,建立起一支中国自己的金融应战部队,站在国家利益和全民利益的高度,研制自己的金融核武器,培养和锻炼自己在金融市场上的精准打击技能和远程制导能力,实施精准操控,以应对他人的金融袭击,也许是没有办法情况下的办法。

第三,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实现适当隔离之后,国家要真正执行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且年利润在1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免除其各种税费负担,理由很简单,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且利润在1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和一个家庭中正在成长的孩子一样,还没有度过求生期和成长期,应当培育、扶持他们尽快成长,而不应当期望从他们身上征税挣钱。二是修改或废除《劳动合同法》,继续执行《劳动法》。《劳动法》是一个劳资双方处于平等地位的法律,《劳动合同法》是一个使劳资双方地位极不平等的法律(有专家估计超前我国现实达50年之久)。执行《劳动合同法》之后,中小民营企业的用工灵活优势、工资灵活优势、低成本优势、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优势等已全部丧失。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员工加班可以不付加班工资但民营企业现在必须按照规定加倍付薪,并且国有企业可以不必每年涨薪但民营企业每年不涨薪员工就会“敲竹杠”走人,民营企业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走人没有替补,老板只好涨薪留人。不废除《劳动合同法》,民营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三是将各种形式的政府资助、补贴用到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真正缺少资金、具有创新精神的民营企业身上。现在的情况基本上与此相反,政府的各种补贴(包括各种专项发展资金、“走出去”资金)都发给了那些龙头企业和已经上市的企业,例如用友网络、博彦科技等已上市的企业,账上都有数亿闲置资金,却每年又可以获得数千万元的科技部、商务部、发改委等部委的政府无偿资助。而那些缺少资金的企业,因为账上没有几百万元的对等资金,连申请政府扶持资金的资格都没有。

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经被美联储及其支持的美国金融机构控制的外部环境下,在金融业特别是金融衍生交易控制实体经济的经济结构下,在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已经不能解释和指导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新的理论还没有形成或者不能成为经济工作的指导性理论,条件下,要使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被外部力量所控制,就需要建立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隔离机制,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稳定的发展环境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促进实体经济发挥作用,中国才有可能将命运掌握在中国自己人手里,才有可能在未来2030年持续实现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Greenspan, A. 2008.“Greenspan Testimony on Sources of Financial Crisis.” Wall Street Journal, October 23.

[2] Stein, Sam. 2011.“Greenspan: The-Too-Big-To-Fail Phenomenon Could Cripple Economy.” Huffington Post: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09/06/03/greenspan-the-too-big-to_n_211069.html.

 



[1] Annual Report Pursuant to Section 13 or 15(d)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 the fiscal year ended November 30, 2007, 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 10-K 1 a08-3530_110k.htm 10-K.

[2] 请看房利美、房地美、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的Annual Report 2007,英文版。

[3] http://www.michaelreinstein.blogspot.com/2009/03/ben-bernanke-on-60-CBS News.

[4]见花旗银行2015年年报,http://www.citigroup.com/citi/investor/quarterly/2016/ar15c_en.pdf.

[5]CitiGroup-Quarterly Financial Data Supplement 4Q15, 8, CitiCorp Global Consumer Banking.

[6]分别见花旗银行2007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由于在此期间存在大量并购行为,不同年份的报告对同一年份的数据在计算口径和计算结果上会有差异,但其相对变化趋势则是一致的。从2016年三个季度公布的季报数据来看,花旗银行的个人贷款坏账损失率又出现了上升势头。

[7]分别见各年度报告中关于Corporate Loans的说明。

[8]分别见各年美联储的财务报表,可在美联储网站查看。

[9]有关过程的详细记载请看美国国际保险公司2008年年报Form10-K格式第1-2页。

[10]见花旗银行20072015年各年度年报(Derivative Notional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