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雄安新区产业跨越发展研究

2018年06月05日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作者:叶振宇

摘要:雄安新区现有产业发展粗放,不符合城市发展定位,应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改造提升一批,关停淘汰一批,保留升级一批并入园集中发展,实现存量压减提质。同时,雄安新区要把握好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的重大历史机遇,结合本地实际和未来可能性,重点承接北京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北京高精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关键词:雄安新区;跨越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产业经济学优势学科项目(201708);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课题(2018G01)。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北京市“多点一城、老城重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作为与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一样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新区,不可能再继续沿着传统产业发展路径一直走下去,而是对既有产业体系进行颠覆性改造,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途径加快发展高端高新产业。[1]毋庸置疑,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将彻底改变雄安新区现在的产业发展格局,但今后的产业发展更需要相应的投资环境作为支撑,否则,再好的产业项目也难以发展起来。并且,雄安新区产业发展要先后经历从转移初创、转型换挡到创新发展的循序渐进阶段。[2]P4此外,雄安新区产业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阶段,它有机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高端高新的定位,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承接北京高精尖产业,培育发展引领未来的新兴产业。当然,雄安新区不是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历史翻版,也不是北京科技创新功能的分解转移,而是要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生态[3],打造一个集中、高效、互联的高品质创新创业空间,确保有价值的传统优势产业做新,引进来的产业做强,培育起来的产业做优。

一、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

在河北省县域经济实力排名中,雄县、安新和容城这三个县虽然综合实力不靠前,产业实力也不强,但都有一些县域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如雄县的塑料包装、容城的服装、安新的制鞋等。这些产业发展历史较长,企业数量多,扎堆集聚,集群特征明显。总的看来,雄安新区现有产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县域产业特色明显,产业外向度高。改革开放以来,雄县、安新和容城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产品生产主要面向区外市场。许多产业具有典型的“大进大出”特征,原材料从外面购进,产品销售到外地。雄县拥有塑料包装、压延制革、乳胶制品、电器电缆四大产业集群,塑料包装、气球、安全套、医用手套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安新县以制鞋、羽绒加工为特色产业,该县三台镇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素有“南温州、北安新”之称。安新县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羽绒之乡”,羽绒加工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是全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现有羽绒生产加工企业110余家,其中大张庄羽绒工业区是安新县最大的羽绒生产专业园区,集聚了68家羽绒企业。容城县素有“中国北方服装名城”之称,已形成以服装产业为主导、以汽车照明、食品加工、箱包、毛绒玩具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2016年,全县服装业完成产值25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4]

第二,产业集群化发展,就业效应显现。塑料包装业是雄县规模最大、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现有各类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营业收入135亿元。压延制革业是雄县另一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现有企业679家,从业人员7000余人,年营业收入42亿元。雄县乳胶制品行业现有企业133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营业收入23亿元,是亚洲最大的计生用品生产基地之一。雄县电线电缆产业集群拥有企业352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营业收入52亿元。根据我们的调研,安新县制鞋产业集群最具特色,拥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制鞋企业超过1700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每年产各类鞋1.5亿双,年产值45亿元。除了成规模企业之外,安新县还有一大批制鞋小作坊和鞋材、鞋机等相关配套企业数百家,形成规模较大的鞋材市场。2015年容城县共有服装企业92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2家,服装加工个体户2000余家,服装行业从业人数约有六七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近1/4[5]

 

① 数据来源于雄县政府部门提供的内部文件资料《雄县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② 数据来源于安新县政府部门提供的《安新县县情简介》和《关于“十三五”安新县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

 

第三,工业企业小、散、污,产业发展粗放。雄县、容城和安新三个县的支柱产业规模都不大,企业数量尽管不少,但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许多企业还停留于家庭作坊阶段,企业做不大、做不强是这三个县产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从产业布局看,目前,这三个县都建了经济开发区,但企业进入园区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只是少数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进入园区发展,绝大多数企业分布在专业街道、专业镇或专业村,布局高度分散。如雄县的塑料包装产业就集中分布在县城铃铛阁大街、东环路、东城大街、五铺街和北环路等5条专业街和亚古城、西侯留、古庄头、黄湾等10个专业村。这些所谓的村镇工业区生产配套设施十分落后,根本没办法解决企业污水无害化集中处理、物流仓储、天然气统一供应等问题。此外,雄县的塑料包装、压延制革,安新县的制鞋和有色金属回收冶炼等行业是污染排放量比较大的产业。这些产业是粗放型发展,工艺设备落后,当地人陋习难改,塑料制品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制鞋企业直接将废料焚烧或填埋,造成了局部地区大气和地下水被严重污染。

第四,企业家观念保守,品牌意识不强。尽管雄安新区这三个县都有一些特色的地域品牌。但当地企业家创新意识跟江浙、闽粤一带的企业家相比,差距非常明显,他们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心态非常强。其实,许多企业创业时间也很早,但缺少市场远见和爱拼敢赢的精神,一直没有突破发展的“瓶颈”,而同期福建的晋江、石狮一带同类企业却走过了发展集群、创品牌、竞相上市的成长之路。这种反差说明了雄安新区当地企业文化缺少勇于创新的精神。此外,这三个县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非常少,企业品牌意识非常薄弱,许多企业长期停留于从事贴牌代工生产阶段,不愿意创立自主品牌。

二、雄安新区现有产业的调整升级

雄安新区现有的优势产业已有基础和影响力,不宜全盘否定、彻底淘汰,而应针对行业特点和当地发展需要,实施“三个一批一集中”策略,采取差别化调整的思路,促进产业调整或升级,最大限度地把当地企业家资源留下来,引导企业家与新区同呼吸、共命运,进行“二次创业”。

第一,改造提升一批。雄安新区现有产业虽然都不是高端产业,但有些产业可以借着新区发展之势实现改造升级。如容城县的服装、箱包、毛绒玩具,安新县的制鞋和雄县的乳胶制品,这些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规模较大,有利于稳定当地的就业。尽管制鞋、羽绒加工和乳胶制品多少有污染,但污染问题只要经过集中治理和环保监管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这些产业下一步转型升级的思路主要包括:一是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如服装、毛绒玩具、制鞋等产业需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从大批量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快速响应市场的生产方式转型。二是传统产业触网升级。服装、箱包、毛绒玩具、制鞋等产业不能继续依靠传统小商品批发市场或电商平台的销售模式,而应该利用电商平台构建个性化定制生产体系,把消费者需求与快速研发设计和生产结合起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传统产业通过产品扩展来培育新的业态。雄县乳胶制品业的主要产品是避孕套,这种产品销量大,附加值也不低,但目前只是生产制造环节,生产工艺落后,缺少品牌,有污染排放。今后除了升级设备和工艺、加大环保投入之外,可以向性健康产业拓展,从乳胶制品扩展到硅胶制品,培育发展性健康产业,真正把传统产业做新、做绿。四是传统产业走品牌升级之路。上述这几个传统产业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企业缺少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主要依靠代工贴牌、生产低档的“大路货”产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方式得以生存。如果产业不及时转型升级,可以预期到,今后的生存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目前看来,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和创品牌是雄安新区传统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通过一批企业上市和品牌成功运作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企业步入创品牌、争上市的健康发展之路,企业才能因此做大做强。

第二,关停淘汰一批。雄安新区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定位就要求现有产业做出相应的调整,污染排放大或资源消耗大的产业必须彻底淘汰。雄县塑料包装产业、压延制革业和安新县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是属于污染排放比较大、生产设备和工艺比较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的产业,已不适合雄安新区发展定位,必须就地关闭。安新县羽绒加工业是利用当地水禽进行羽绒初加工,但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肯定不允许大规模的水禽养殖,因此相关产业将很快衰落下去,羽绒加工业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产业有序退出,雄安新区各级政府既要加强宣传引导,建立产业退出的经济补偿机制,鼓励相关企业自行停产和腾退用地空间;同时,也要安置从业人员转岗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此外,由于这些产业发展历史较长,对当地土地和地下水污染较大,政府有必要将这些区域范围划出来,制定类似美国棕地治理的环境修复方案,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进行系统性的治理,不留下生态环境隐患。

第三,保留升级一批。除了上述两类产业之外,雄安新区还有一些产业是可以继续保留的,如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这些产业已有发展基础,对环境影响较小,也有利于跟周边城市配套。对于这些产业,产业升级的主要思路包括:一是实施产业绿色化升级。加大厂区环保设施投入,解决食品加工工业等行业废水、废渣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问题,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二是完善产业链关联配套。以来福汽车照明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要与一汽、东风、丰田、北汽福田、长城等整车企业建立稳定的配套关系,利用其优势技术扩大产品种类。三是推出工程化的解决方案。雄县电线电缆产业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产品已进入到各类国家重点工程,今后不仅要进行产品升级,生产导电性更好、损耗率更低、寿命更长的产品,还可以探索从卖产品转向出售解决方案,把产品生产、产品售后服务、工程设计打包形成工程解决方案,进而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第四,入园集中发展。企业散、小、污是雄安新区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引导企业入园落户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正是雄安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经济开发区以外的企业进行强力整治,勒令这些企业限期关停,支持符合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实力较强的企业或一批企业重组整合成少数几家实力较强的企业进入经济开发区发展,其他企业就地淘汰,政府吊销其工商和生产资质,压减企业数量。通过这种壮士断腕的手段,地方政府可彻底解决村镇工业园区和家庭作坊的布局混乱和污染严重问题。

三、雄安新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承载地,将承接北京高端产业转移,从而奠定本地产业跨越发展的基础。综合考虑当前北京产业发展的优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雄安新区未来应重点承接来自北京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七大产业转移。

第一,吸引重点企业投资,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北京的电子信息产业涉及范围较广,主要涵盖了核心电子元器件、芯片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应用示范以及新型影像设备、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细分行业。这些行业都有相应的领军企业或骨干企业为依托,并形成了一批相关服务配套企业。雄安新区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承担重大国家战略新区,可以针对自身底子薄、起点低、环境好的特点,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落户,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应用和可穿戴设备产业。

第二,坚持市场应用导向,导入培育智能制造产业。北京的智能制造产业起步较早,拥有一批长期从事智能制造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从事这个领域开发设计的科技型企业,在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设备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雄安新区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不宜片面追求“大而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这样的目标,相反,应该坚持“专、精、特、新、优”,针对京津冀地区特别是省内装备制造业和钢铁、汽车、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智能装备的需求,重点发展实用型、环保型、成本节约型的智能装备、特种智能设备、行业智能设备和仿真机器人等产业。

第三,着力打造创新生态,扶持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涉及新型疫苗、诊断试剂、中药新药、医疗器械、介入类植入类产品、医用新材料等优势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值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生物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在雄安新区这样从零起步的地方发展必须走差别化发展的道路,特别要结合医用橡胶制品业等当地优势产业,今后重点发展计生健康、医用新材料等产业。

第四,把握技术突破时机,高起点发展汽车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北京拥有较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北汽集团是国内最早进入电动汽车生产行业的企业,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有率较高,百度、乐视等互联网服务企业已生产出无人驾驶概念车。同时,戴姆勒-奔驰、现代、长安、北汽等汽车企业都在北京建立了生产制造基地,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虽然全球多个城市都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雄安新区不应追求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而应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设计、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车联网等产业。

第五,立足本地市场需求,带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北京是全国节能环保科研机构和推广应用企业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在大气污染治理、生态城市设计、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水污染治理、合同能源管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循环化改造、清洁能源技术应用推广等领域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和施工企业。而雄安新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无疑可以为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成果应用示范的舞台。雄安新区生态建设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可以采取以市场换产业的方式借机引进北京一批节能环保专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进而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当然,雄安新区节能环保产业不必求全、求新,相反,可以结合本地市场需求,重点发展水污染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等行业,以本地市场作为市场推广的窗口,吸引全球领先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功能总部。

第六,吸引总部迁入,错位发展金融服务业。北京是全国的金融中心,是中央金融机构的集聚地,北京金融服务网络遍布全球。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北京金融中心功能对外疏解也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带动相关的商业活动向外转移。雄安新区要根据北京金融资源的特点,重点吸引中央金融机构设立功能型总部,带动一批股份制金融机构总部外迁,重点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业态,并与北京、上海实现错位发展。在城市建设起步阶段,雄安新区要利用城市开发建设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机遇扶持金融服务业发展。

第七,挖掘地方特色,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集聚了一大批文化出版传媒机构和文化艺术资源。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向外转移扩散是必然的趋势,必将带动一批文化机构、创作人群和关联的服务机构转移到周边地区。雄安新区承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天然的优势,不仅有国家战略的支持,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行业发展趋势看,雄安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要因地制宜,适合从影视剧作品创作起步,围绕白洋淀文化题材,建设白洋淀影视城,重点发展文化影视产业,并带动相关的文化工艺品开发和文化旅游业发展。此外,面向华北、东北和西北市场,雄安新区可考虑规划建设迪士尼主题公园,发展娱乐文化产业。

四、雄安新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主要途径

当然,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高端产业转移并非一路坦途,需要通过创新途径解决产业异地转移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发展环境问题。当前,比较迫切和能短期见效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着力解决产业发展载体、产业创新载体、人才集聚平台和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第一,雄安新区要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合作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雄安分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现已形成“一区十六园”的发展格局,可开发的土地空间非常有限,难以适应企业扩张或科研成果产业化需求。2014年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走出去”步伐加快,在天津、保定、秦皇岛、承德、无锡、常州、赤峰等城市设立了分园、产业基地或创新中心。各产业合作载体采用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并且来自“中关村系”的合作主体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层面推动的合作,有的是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分园开展的合作。当前,雄安新区发展高端产业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合作,联手共建“中关村科技园区雄安分园”,并将之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体系之中,同时作为北京援建雄安新区的标志性工程,享受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在京其他分园同样的政策。甚至,中关村科技园区雄安分园可以委托中关村科技发展集团进行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和委托管理,成为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的一块“飞地”。

第二,雄安新区要与北京科研院所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北京拥有一批业内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院所,这些机构科研实力雄厚,有一大批科技成果亟待转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科技成果到外地转化和产业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就近转化或许是在京各类科研单位的优先考虑方向。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必然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由此可规划建设“北京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结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吸引一批来自北京的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当然,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不能停留于载体建设,而更应该注重创业创新生态的培育,特别是创业创新氛围营造、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创业创新人才引进。

第三,雄安新区要与北京高校共同设立大学科技园。据统计,北京地区高校拥有14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科技园区,几乎涵盖了近百个重点学科领域。这些大学科技园现阶段普遍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正急于就近开辟产业发展空间。在这样的情形下,雄安新区可以利用相距北京较近的优势,借鉴深圳虚拟大学园发展模式,探索面向北京的虚拟大学园建设,吸引北京地区大学科技园区设立飞地型产学研用创新基地,带动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第四,雄安新区要与北京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京雄产业投资基金。雄安发展高端产业既缺人才,又缺资金。而北京金融机构云集,各类资金相对充裕,许多投资机构都有意愿参与京津冀产业协作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投资。并且,北京投资机构对在京的企业比较了解,也愿意为这些企业到京外发展提供融资支持。雄安新区可以利用资本与产业的地缘联系,与在京的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发起设立“京雄产业投资基金”,专门为北京企业、科研机构或研究团队到新区投资创业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融资通道,让金融真正服务、融入实体经济。

五、促进雄安新区产业跨越发展的建议

雄安新区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新区,承担着国家重大的战略任务,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国家级新区,需要高起点定位和高水平发展。雄安新区无论是调整升级现有产业,还是承接北京高精尖产业转移,都需要相适应的、有力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为此,对雄安新区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建设高水平的未来科技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园区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一座集研发设计、孵化转化、产业化和现代商务于一体的未来科技城。一方面,这座科技城需要改变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思路,以打造创新生态体系为重点任务,将创新创业社区引入这种新型的产业发展载体。另一方面,这座未来科技城的投资主体可以适当多元化,改变以往只是地方政府自主开发的方式,变为地方政府推动、吸引中外投资主体和规划机构共同参与的方式,这样可以集众智而为之。

第二,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不是以现有产业改造升级为主的,而是主要来自外来企业投资或吸引带着创新项目而来的创业者。为了让新生的企业能够扎根发展,雄安新区应着眼于创新创业需求,从项目审批、创业服务、创新激励、创业融资、工商登记、人才引进、员工培训、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机构设立等方面统筹考虑,全方位为企业发展建立一站式、一揽子、保姆式的服务体系。同时,以行业为单位,建立一批以企业或服务中介为依托的共性的技术服务平台,为当地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

第三,实施特之又特的政策。在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雄安新区要与北京进行对标,找出其中的差异,列出一个详细的清单,因地制宜逐项落实,避免北京的企业和人才到雄安新区发展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同时,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要采用超常规的行政手段支持雄安新区重点产业发展和高端要素集聚。如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将在京的部分中央企事业单位、部属高校、中央金融企业等搬迁落户雄安新区,充实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的基础。另外,争取中央支持雄安新区高起点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区,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

第四,建立京雄产业对接协作机制。雄安新区建设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自然与北京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为了承接北京高精尖产业转移,必须与北京建立产业对接协作机制。在政府层面,雄安新区管委会要与北京市政府共同组建临时性的对接协调机构,共同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和解决企业出京的体制机制问题。在企业层面,雄安新区将面向企业服务的窗口机构前移到北京,就地协调解决企业到新区投资的相关问题。

第五,吸引在京优质中小学校和医疗机构到雄安设立分支机构。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和人才今后会到雄安新区发展,不可避免要解决他们的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问题。而雄安新区现有的教育医疗资源数量少、水平低,急需从北京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特别是引进北京市知名的中小学和高水平的医院设立分校、分院,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到雄安新区发展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叶振宇,傅行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75.

[2] 黄群慧.雄安智库报告(第一辑)[R.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3] 纪良纲,田学斌,赵培红.以创新改革开放统领雄安新区建设发展[J.财经智库,20173.

[4] 容城县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R.https://www.hbrc.gov.cn/Wygkcn_ReadNews.asp?NewsID=11382017-03-19.

[5] 容城县政府.容城县服装产业发展情况简介[EB/OL.https://www.hbrc.gov.cn/Wygkcn_ReadNews.asp?NewsID=832017-12-1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