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转型,走制造强国之路

2016年11月07日来源:原文刊于《人民日报》2016年11月4日    作者:赵剑波

我国计算机企业也在努力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但和IBM、惠普、戴尔相比,步伐相对慢了许多,尤其缺乏像IBM这样能够提供全面咨询、IT解决方案和智能服务的企业。一方面,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计算机硬件制造的成本优势,这也是联想接手IBM个人计算机和小型服务器业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无论是国内客户的需求层次,还是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成为制约我国计算机硬件企业服务型制造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制造2025》将制造强国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在技术创新推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对IT综合解决方案和智能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计算机硬件企业既要立足于比较优势继续强化硬件制造业务,又要着眼于未来的竞争,充分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强综合服务和智能服务能力建设,为国内企业客户提供高端服务。例如,把大数据储存与分析技术应用到设计、研发等高价值服务领域,从而使IT企业同时兼有生产制造和服务提供两种功能。我国计算机企业应积极借鉴世界领先企业服务化转型的经验,加快服务型制造转型,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需要。

首先,可以基于IT产品提供增值管理服务。作为IT硬件制造商,可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维修服务,特别是高端服务器价值昂贵、技术密集,必须由制造商或第三方进行委托管理,企业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远程监控、运行诊断、健康维护等服务。随着传感技术和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硬件制造企业能够通过将硬件产品与数据服务的有机融合,监测、整理和分析产品使用过程中积累的业务数据,为用户提供实时化、智能化的数据增值服务。此外,在个人健康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计算机硬件制造企业还能够提供更多远程数据分析、实时健康监测、环境数据监测等数字化服务内容。

其次,可以基于IT产品提供系统集成方案。智能制造的发展不仅仅是装备的智能化,更重要的是实现多种智能装备的系统集成。我国发展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数据集成系统支持,需要利用高效、标准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传输。计算机制造领域的大型控制系统供应商就可转型成为这样的系统集成方案服务商,帮助下游用户构建智能制造体系。计算机制造企业可以向用户提供专门的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例如提供数据采集与云服务技术,开展面向产品设计、智能制造、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大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服务,开发工业领域海量异构数据管理的私有云解决方案等。

最后,可以基于产业联盟打造服务化生态。从国外经验看,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往往是一系列企业,是一个创新生态系统。2014年,美国通用电气、思科、英特尔等企业发起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希望构建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技术以及互联网络相互融合的新型制造服务化模式。

作为世界上工业规模最大、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国家,我国工业向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给服务型制造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正快速推进,我国IT硬件企业可以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规模,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在智能服务领域形成中国标准,扩大在未来产业竞争中的话语权。

 

本评论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媒体转载请联系cjkp@qq.com

 

《产经快评》是由几个产业经济学青年学者创办并主笔的公众号,致力于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形势、事件、政策和热点问题进行及时、专业的评论。欢迎读者来稿,欢迎热心作者加盟。邮件请寄:cjkp@qq.com

产经快评(cjkp36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