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雾霾加重,除了重工业增产,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2017年01月09日来源:产经快评    作者:布鲁

新年交际前后的两场持续的严重雾霾天气,使得雾霾成为近期最热烈的话题。

一、2016年雾霾加重了吗?

用数据说话:2016年前8个月,国家环保局监测的74个城市PM2.5PM10平均浓度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持续下降,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持续下降。除8月份略有上升外,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2.5PM10平均浓度环比也都是下降的。这说明2016年前8个月的雾霾是减轻的。

但是进入9月份以来,雾霾明显加重。从全国74个城市的情况来看,9-11PM2.5平均浓度环比分别提高31.0%5.3%57.5%PM10平均浓度环比分别提高28.3%1.5%53.6%9-11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提高5.6%、下降23.1%和提高1.6%PM10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提高6.3%、下降25.8%和提高14.0%9月和11PM2.5PM10同比浓度提高,意味着雾霾程度比去年同期更加严重。从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情况来看,9-11PM2.5PM10的浓度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有乐显著提高(见下表)。这与我们的直观感受相一致——往年的秋季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但是今年几乎被雾霾笼罩。

 

 

二、雾霾加重的原因

经济学人集团在15日推送的文章《重工业增产,雾霾的罪魁?》转引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认为雾霾加重是因为重工业的复苏。从下图可以看到,2016年春季以来PM2.5浓度的提高(环比)与房地产市场升温以来粗钢、生铁和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重工业产量增加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具体到钢铁行业,从20163月开始,我国粗钢日均产量就呈增长之势(同比)。20164月,日均粗钢产量达到231.4万吨,创历史峰值;20166月,日均粗钢产量达到231.6万吨,再创历史新高。20161-11月,粗钢产量累计达到73946万吨,比2015年同期增加330万吨,同比增长0.44%20164-11月,粗钢产量合计达到54774万吨,比2015年同期增加1159万吨,同比增长2.16%。钢铁行业是污染物排放最多的重化工业行业之一,钢铁产量增长加重了雾霾应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的治理。2013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就指出:“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作为空气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京津冀地区也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环发[2013]104号,2013917日)、《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环大气[2016]80号)等文件。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空气质量总体呈好转趋势,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也承认:“政府2014年“向污染宣战”之后,中国实际上已经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更严格的排放标准降低了其对煤炭的依赖。雾霾仍然频发,但程度已经有所减轻。”

那么为什么在政府的推动下,20169月以来仍然会出现雾霾加重的情况呢?

首先,重污染行业的规模超过环境承载容量。尽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生产设备进行环保技术改造等措施,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不断下降。但是由于工业总体规模过大,就会出现单个企业排放达标,但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情况。1998年,我国粗钢产量11559万吨,到2013年就增加到81313.89万吨,此后粗钢产量一直保持在8亿吨以上。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粗钢的历史峰值从未超过2亿吨。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80382.5万吨,占全世界粗钢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9.6%。而河北又是中国钢铁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2014年河北粗钢产量18530.34万吨,占全国的22.5%

第二,地方保护与环境执法不力。在财政分权、GDP竞赛体制下,我国地方政府具有发展地方经济的强劲动力。为了增加GDP,地方政府一方面大力招商引资(不排除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另一方面保护地方企业能够开工生产、增产扩产。同时,由于地方保护、环境执法力量不足、对环境违法处罚过轻等各种原因,造成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不好。一些落后产能、环保不达标企业即使在国家严厉政策之下,仍然偷偷进行生产,甚至进行违规违法排放。

第三,生活能源消费增长,收入水平限制能源结构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家庭数量、持续的时间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城郊、农村地区(甚至城中村)没有通天然气,同时城郊和农村居民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使他们更愿意选择便宜而不是清洁的能源取暖。尽管国家也在推动农村散烧煤清洁化替代,但无论是电、天然气、煤气还是液化气的价格都要高于煤炭,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即使在北京,我们也能感觉到下飞机、出高铁后扑面而来的煤烟味。

我国雾霾的形成以及暂时性的加剧是多重原因作用下的结果,而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基础设施的完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地方激励机制的调整都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所以雾霾的治理会一场拉锯战、攻坚战。但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治理雾霾也要从眼前着手。比如,改变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把环境污染作为负向指标计入地方GDP考核,从而形成要绿色GDP而不是有毒GDP的机制。再比如,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甚至可以采取征收出口关税的方式,减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1.124亿吨,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再比如,加快对城郊、农村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并对低收入群体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严控散煤经营,从源头掐断散烧煤的供应。

 

本评论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媒体转载请联系cjkp@qq.com

 

《产经快评》致力于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形势、事件、政策和热点问题进行及时、专业的评论。欢迎读者来稿,欢迎热心作者加盟。邮件请寄:cjkp@qq.com

 

产经快评(cjkp36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