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供给侧改革与内涵式企业国际化

2016年10月21日来源:《经济管理》2016年第10期    作者:刘建丽

内容提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步入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产出和低端供给,使市场能够较快地回归到有效产出水平,增强供给侧对需求端变化的适应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去一补一降涉及与生产要素相关的所有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国际化是企业作为供给主体的主动战略拓展行为,是可以引致宏观层面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变动的微观经济行为。本文区分了外延式企业国际化和内涵式企业国际化,并指出内涵式企业国际化与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在战略目标上完全契合,剖析了其促进供给侧改革的内在机理。在分析当前对外投资形势和面临的新环境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鼓励企业内涵式国际化、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企业国际化;政策建议

供给侧改革与内涵式企业国际化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发力点,这一结构性改革是根植于开放体系中的系统工程,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配置与价值实现的产业升级过程,而绝不是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零和博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国际化是企业作为供给主体的主动战略拓展行为,是可以引致宏观层面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变动的微观经济行为。那么,企业国际化是否天然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初衷?什么样的企业国际化才与供给侧改革的战略目标相契合?在当前环境下,需要什么样的对外投资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以促进供给侧改革?本文力图通过理论分析回答这些问题。

 

↓下载附件阅读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