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我国脱贫减贫:现状、问题与战略转型研究

2021年03月15日来源:《全球化》2021年01期    作者:李春瑜 谭永生

摘要我国脱贫减贫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推进特征通过持续的大规模扶贫开发绝对贫困问题总体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贫困地区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但减贫也存在相对贫困人口规模较大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单一脱贫减贫主体发挥作用不够扶贫减贫治理碎片化等问题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后绝对贫困解决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发达国家减贫的贫困线设置提升减贫内生动力精准扶贫对象分类设计保障性扶贫等有效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适应新形势2020年后我国减贫重心要转向常规治理相对贫困减贫治理要转向统筹城乡贫困治理一体化减贫政策要重在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减贫对象要更加关注特殊地区和特殊人群

关键词脱贫攻坚减贫策略绝对贫困相对贫困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测度评价与实现路径研究》批准号19BTJ006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解决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贫困人口还存在返贫风险适应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新形势需要及时筹划2020年后我国的减贫战略

我国脱贫减贫的发展历程与阶段变迁

我国高度重视扶贫减贫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规划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扶贫任务存在较大差异扶贫发展也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推进特征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49—1977年),小规模的救济式扶贫建国初期大规模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现象十分普遍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生存性贫困农民温饱难以保障这一时期我国采用了小规模的有限的“输血式”救济扶贫战略依靠民政救济系统对一些落后边远地区因灾致贫及战争伤残人口实施生活救济以保证贫困人口的临界生存需要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2010年价格每人每年2300元),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高达7.7亿人贫困发生率为97.5%

①国家统计局:《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三》,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年8月29日。

二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5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下的发展型减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拉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村经济快速增长这为农村贫困问题的缓解提供了强劲动力此外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发展非农产业取得非农收入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一阶段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人减少到6.6亿人贫困发生率由97.5%降到了78.3%

三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86—2000年),以贫困县瞄准为重点实施开发式扶贫随着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日益拉大欠发达地区贫困现象突出贫困人口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特点针对一些“老”地区国家制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安排专项资金出台优惠政策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2000年底“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由1985年6.6亿人减少到2000年的4.6亿人贫困发生率从78.3%下降到49.8%

四是新世纪扶贫开发2001—2011年),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的综合型扶贫进入21世纪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标志我国进入综合扶贫开发阶段这一阶段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重点县成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扶贫工作重心转向产业扶贫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领域2000年底第一个“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基本完成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4.6亿人减少到2011年的1.2亿人贫困发生率从49.8%下降到12.7%

五是脱贫攻坚时期2012—2020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扶贫主战场精准扶贫成为主要方式实现扶贫从片状向点状演进并明确提出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前我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实现脱贫脱贫攻坚胜利“收官”

1 1978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及贫困发生率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其中,2010年以前数据是根据历年全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农村物价和人口变化,按现行贫困标准测算取得。

 

我国脱贫减贫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脱贫减贫现状

通过大规模扶贫开发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区域性整体减贫成效明显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是绝对贫困问题总体解决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政策先后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两个为期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程度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在2020年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二是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2014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名单公布涉及中西部22个省区市2016年开始我国贫困县开始逐年脱贫摘帽2019年底未摘帽贫困县减少至52个2020年底所有贫困县已实现脱贫摘帽连续7年我国每年减贫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贫困地区减贫成效尤为显著区域性整体贫困已明显缓解

三是贫困地区生活质量全面提高随着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建设和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从家庭耐用消费品情况看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从无到有拥有量持续增加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通电的自然村接近全覆盖通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的自然村比重均在80%以上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文化卫生设施配置逐渐齐全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我国脱贫减贫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脱贫减贫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仍面临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未来脱贫减贫任务依然较重

一是相对贫困人口规模仍较大国际上主要使用两种贫困标准一种是世界银行1.9美元/天的绝对贫困线另一种是目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发达国家使用较多的以家庭中位数收入50%或60%为基准的相对贫困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按照1.9美元/天的贫困标准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高收入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仅为0.7%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9%),比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43.4%更是低几十倍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基本解决但如果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的50%为基准的相对贫困标准来测算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相对贫困标准为19622元农村为7194元远高于2020年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的农村绝对贫困标准据此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和农村的相对贫困人口比例基本在15%和20%左右

二是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单一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开展减贫工作的前提当前我国精准识别的指标主要为收入国家依据收入标准估计出各省和县的贫困发生率10%的上浮比例逐级向下分配建档立卡名额名额分配到村后低于国家确定的收入标准的人就可以纳入贫困人口范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极易产生漏选或错进导致“进不应进应进未进”的贫困识别偏误同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也多种多样单一收入指标无法客观反映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技术缺资金内生动力不足等多维度导致的贫困

三是脱贫减贫主体发挥作用不够扶贫在本质上是扶贫者帮助扶贫对象建立和提升自主性共同寻求发展道路的过程二者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打赢脱贫攻坚战政府强力拉动和推动不可缺少但外部力量在短期内的快速积聚也带来了减贫主体发挥作用不够贫困村贫困户内在动力机制弱化出现所谓“等”等问题从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实践看外部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当大而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自身的内生发展动力则相对不足

四是扶贫减贫治理碎片化目前我国在贫困治理上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贫困治理体系城乡间在扶贫政策和投入上基本分割存在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0.6%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4.4%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80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城市贫困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日益凸显给扶贫治理体系和扶贫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贫困作为社会问题已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涉及发改住建人社民政卫计教育等多个部门碎片化的治理会导致资源使用的低效率亟需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减贫体制机制

发达国家减贫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在全球范围内贫困是一个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贫困解决得好不好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或后工业化时期没有停止与贫困作斗争在减贫方面积累了很多有效做法并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减贫模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一段时期内要继续保持原有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并持续开展评估督导工作防止重点地区和人群大规模返贫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减贫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一旦政府降低投入贫困发生率将可能发生快速反弹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陷入滞涨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联邦政府无力维持过高的减贫和福利支出1980年美国贫困率开始出现反弹相对贫困率由11.5%回升至2017年的13.4%我国2020年全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要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原有的扶贫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效果防止大规模返贫

二是建立以家庭为单位与物价指数变化挂钩包含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的国家贫困线制度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各自基于本国国情设立了以家庭为单位根据家庭规模和结构包括人口数量老年人数量未成年人数量等设置不同的标准并根据物价变化通货膨胀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内部所有人员均被列为贫困人口作为一把标尺使用贫困线确定整体贫困率及各族群地区年龄段的贫困状况可以大大提升减贫项目的精准度和针对性2020年后我国也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物价水平住房成本等对现有的贫困线进行调整并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贫困线调整制度

三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摸清各地贫困底数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被充分综合应用结合随机抽样入户调查数据了解贫困人群的分布区域年龄状况劳动能力务工状态学历水平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为精确识别真正的贫困人群防止他们滑落至某一生活水平之下美国政府开展了广泛的家计调查即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大量的福利项目以通过家计调查的结果来确定受益人群或者说家计调查是确定项目受益人资格的必要前提为保证贫困数据的准确我国扶贫部门也要加强数据比对衔接工作着力解决“一个部门一个数”的现象实现底数的准确化确定化唯一化确保扶贫工作开展有的放矢对象精准

四是分类设计保障性扶贫项目强化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和工作激励发达国家通常按照贫困人口有无劳动能力对现有贫困人口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进行分类和调整对适用于无劳动能力者的项目在通过家计调查等手段严格甄别受益人资格条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对适用于有劳动能力者的项目通过缩短资助时长强制寻找工作强制参加技能培训地方享受项目人数总量控制等方式突出工作激励美国英国日本的保障性福利项目体系均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政策性兜底对有劳动能力者则通过缩短补贴时限等方式激励其外出工作以防止“养懒汉”为提高减贫帮扶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我国也应该根据贫困人口特点提供实用的非现金援助服务进一步激发贫困人群发展内生动力

五是给予重点贫困地区财税行业准入土地等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发达国家为加大贫困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通常以扩大行业准入布局军工产业出台小企业创新创业政策优惠等手段吸引更多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美国联邦政府设立优惠政策鼓励资本到相对落后地区投资对到贫困地区从事农牧业生产和开采矿产资源的私人投资公司可以得到税收优惠和返还必要时政府甚至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信贷担保并给予贴息贷款日本政府以“一村一品”“六次产业化”等手段加大农村地区开发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并通过“农险”提供“兜底”保障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借鉴国际经验我国也要继续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帮助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六是多种措施培育扶持和发展扶贫社会组织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农村社区减贫方面社会组织往往更加尽心灵活也更加专业和精细化因此发达国家普遍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在减贫中的积极性加大社会组织参与度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充分良性互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政策倾斜政府购买权力下放权力外放等方式积极引入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专业性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减贫政策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实现政府成本极小化的同时有力提升减贫政策执行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在政府编制紧张而社会组织和社工力量较为充裕的地区也可以探索综合应用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扶持公益创投培育孵化等方式手段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减贫公益活动和公益服务促进形成多方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2020年后我国减贫策略的战略选择

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后我国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适应新形势2020年后减贫战略需实现四大转变由重点消除绝对贫困向常规治理相对贫困转变由集中解决农村贫困向统筹城乡贫困治理转变由主要聚焦促进脱贫向更加注重防止返贫转变由重点解决整体贫困向更加关注特殊贫困转变

一是减贫重心要转向常规治理相对贫困随着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逐步凸显以解决绝对贫困为主的减贫政策需要进行重心上的调整旨在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应成为重点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相对贫困标准的确定要与国情相适应考虑到2020年后我国仍有近40%的农村人口建议分别设立城镇和农村的相对贫困线并将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中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作为相对贫困线的制定依据据此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相对贫困线可定在10000元2020年不变价),农村相对贫困线可定在6000元2020年不变价),加权平均后我国整体贫困线与世行中等偏高贫困线大体相当同时允许各地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物价水平住房成本和财力等设立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贫困线并保持贫困标准的动态调整和稳步提高完善居民收入分配统计体系和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平台实施“自下而上”申报与“家计调查”核实相结合的贫困人口识别办法政府通过该平台并结合“家计调查”最终确定贫困人员实行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和进退调整尽快明确2020年后统筹减贫的国家牵头部门对部门之间的同类职能进行归口合并对缺失的职能明确管理部门建立起综合减贫部门统筹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减贫组织体系

二是减贫治理要转向统筹城乡贫困一体化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城镇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加大城乡贫困治理一体化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抓紧对现阶段脱贫攻坚政策进行梳理评估基于政策评估结果该完善的完善该调整的调整该接续的接续着重筛选出适合地方实际效果较为显著的政策将这些政策逐步调整为解决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对于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有效工作机制包括责任机制动员机制考核机制等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实施对于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有效政策和工作机制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实施尽快落实以居住证为核心的常住人口制度将城市常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贫困治理体系允许依据居住地申请城市低保实现城市常住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加大对城镇贫困群体的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财政补贴稳步提高低保和救助供养标准强化公共技能培训服务体系建设精准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就业质量有效缓解城乡居民“工作贫困”

三是减贫政策要重在防止脱贫人口返贫2020年区域性整体贫困解决后已脱贫人口不再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关键也是减贫政策的重点通过强化宣传树立致富典型增强贫困人口参与等方式唤醒贫困人口减贫的主体意识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通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等多元渠道精准开展技能和创业培训切实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把产业扶贫作为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夯实防止返贫的产业基础在产业选择上要注重实现一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开拓和就业关联度高的产品市场培育与创业就业关联度高的市场及产品带动更多人口就业创业统筹脱贫减贫与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织密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安全网”

四是减贫重点要更加关注特殊地区和特殊人群2020年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和地域分布将由“多而分散”转变为“少而集中”未来应着重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出台有针对性的减贫政策深度贫困地区减贫要更多采取“帮扶性”政策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和中央基建投资要继续照顾深度贫困地区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特殊人群减贫要更多采取“兜底性”政策增强政策供给的全面性和精准性对无劳动能力的儿童老人和残障群体以及开发性扶贫措施不适应而未脱贫者要全部进入政策保障范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更多采取“干预性”政策将儿童早期发展问题纳入国家反贫困战略大力推动学前教育覆盖范围和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和教育水平建立贫困家庭动态监测机制及时了解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防止贫困家庭落入“贫困陷阱”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2.周强《多维贫困与反贫困绩效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证》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3.向德平黄承伟《减贫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4.黄征学高国力等《中国长期减贫路在何方——2020年脱贫攻坚完成后的减贫战略前瞻》《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9期

5.陈群《发达国家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比较与借鉴——以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为例》《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3期

6.魏后凯刘长全《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2期

7.邓金钱李雪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扶贫开发实践与理论创新研究》《经济学家》2019年第2期

8.王超刘俊霞《中国反贫困工作40年历史演进——基于1979—2018中国反贫困政策的量化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12期

9.李小云许汉泽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10.陈宗胜于涛《中国城镇贫困线贫困率及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年第6期

11.邓大松仙蜜花《美国反贫困政策及对中国扶贫工作的借鉴与启示》《江淮论坛》2017年第4期

12.黄承伟《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研究评述与展望》《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李春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谭永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春瑜,谭永生.我国脱贫减贫:现状、问题与战略转型研究[J].全球化,2021(01):73-81+135-13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