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产业现代化变革下的人力资源供给:困局与破局

2022年03月16日来源:《中国就业》2022年02期    作者:黄思嘉 王涛 汪珍萍

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产业发展需结合自身结构优势和资源禀赋,抓住战略机遇,打造非对称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和形态的转型升级。人力资源作为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支撑,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撑相关产业实现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人力资源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相关产业是否能够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当前的产业现代化进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人力资源供给相关问题,需要精准地识别,并寻求有效的破局之策。

新经济形势下的人力资源供给困局

部分传统员工难以满足产业现代化需要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在人力资源结构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较大,劳动技能相对单一,且大部分分布在传统产业中,无法满足新经济时代下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随着我国服装加工、部分装备制造业等开始转移到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从这些产业中释放出来的人力资源受限于教育水平、知识储备等因素,暂时无法快速适应软件服务、数字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容易导致这些产业无法在短期得到迅速发展。

高端人才短缺成为“卡脖子”关键因素虽然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最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基本运行和发展需要,但是随着国际局势日益严峻,一些产业依然面临“卡脖子”现象,尤其是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结合现在部分行业的高端人才供给来看,能够真正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人才还是严重缺乏,加上部分政策的不透明和不落地,使得这些高端人才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未能形成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导致我国在产业现代化中采取“弯道超车”的策略面临一定难度。

就业人群单向流动容易导致结构性矛盾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不仅改变了当前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很多年轻就业者从制造业进入服务业后并没有相应的提升人力资本或职业技能,且不愿意再回到原工作岗位。随着全球“再工业化”浪潮的来到,我国正在推动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加速发展,这就导致在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人力资源在行业间呈现单向流动,而不能出现回流循环发展的局面,使得精密加工、制造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技能工人短缺,陷入“后继乏力”的局面,导致整个产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

适龄劳动力短缺难以支撑未来供给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适龄劳动力在达到历史峰值之后,开始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适龄劳动力占比已由2011年的58.5%下降至2019年的57.9%。根据预测数据表明:2020年至2030年,我国适龄劳动力人口规模将从9.89亿人继续下降到9.63亿人,劳动参与率从68.44%下降到65.17%。随着我国劳动力的红利减退,企业用工成本将会较大提高,必然存在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为后续的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供给,就会给后续的产业现代化发展带来阻碍。

人力资源服务未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不仅需要提高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还要利用创新思维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增强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涉及人力资源活动的相关业务活动都出现了新的趋势和新的变化,对人力资源服务也提出了新的需求。然而当前的人力资源服务还未完成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服务模式、服务业态创新的数字人才非常缺乏,导致难以运用数据库信息共享和数字化技术对接等方式来有效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且能够支撑相关产业持续成长的业务形态也比较缺乏,进一步制约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面向未来的破局之道

加大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本随着产业现代化的推进,对相关从业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能够满足新的岗位技能要求,以及拥有充足的新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为此,需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划目录及时调整职业资格目录,开展与产业发展方向相符的技能培训。同时,以行业、岗位、职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项资金、公共资源等对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化定制及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来支持企业与部分高职院校建立合作来培养专业化技能人才等,在最大程度上升级劳动力职业技能,提高劳动力供需匹配质量。

增强海外高端人才吸引力度“卡脖子”突破的重要方向和内容除了加大国内高科技人才培养之外,还要瞄准和锁定国际高标准高精尖技术来积极对接合适人才,才能在战略性、前瞻性、新兴性、未来性的产业布局中占得先机。在具体工作上,可以加大“海外双创”活动宣讲力度,创新国际优秀人才筛选制度,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引进一批国内相关产业重点业务创新所需的“高精尖缺”国际人才。同时,以核心、骨干或龙头企业为主体来推动和落实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力争做到“政策落实到地,工作执行到位,人才实际到岗。”

制定专项政策支持稳定就业受新冠疫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家先后出台了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各类扶持政策。然而除了以上政策以外,还需要结合具体产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可以考虑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围绕未来重点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制定政策和措施来鼓励现有人员进行自我技能提升,鼓励优秀技能人员进入相关产业,包括提供合适的补贴来帮助员工提升技能,针对特定行业设定职业技能等级,指导企业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当特定等级技能员工达到一定比例后给予补贴等,让关键行业能够留住优秀员工以维持稳定发展。

建立人力资源储备“蓄水池”随着社会用工结构性短缺呈现常态化,人力资源供给体系需要从产业结构和企业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供给侧改革来加强创新。其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打造人力资源储备“蓄水池”,以共享用工的形式来满足同一产业中不同企业的用工需要。在具体落地实施中,可以参考“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策略,由政府相关机构组织,利用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与优秀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性技能培训来增加人力资本,并与区域内重点行业用工需求紧密对接,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提供支持。

加速推进服务数字化转型随着当前社会进入数字化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战略转型。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需要从产业结构以及企业实际出发来提供符合市场发展的人力资源业务活动供给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例如,随着“云工作模式”和“点对点新型工作模式”等新颖业务活动的出现,涉及人力资源的相关服务也需要逐渐向数字化、科技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如此才能及时为企业及社会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全面助力各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黄思嘉北京理工大学;

汪珍萍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经济管理科。

 

黄思嘉,王涛,汪珍萍.产业现代化变革下的人力资源供给:困局与破局[J].中国就业,2022,(02):48-4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