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精准经济到来,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2024年03月08日来源:《清华管理评论》2023年11期    作者:邓洲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22AJY003)的资助。

 

数字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已经从纯技术推动的生产力进步转向对生产关系等制度层面的全面冲击。新的经济运行方式涌动爆发并开始冲击一些传统规律,使得人类社会向着运转更加高效、生活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精准经济(Precision Economy)的概念被提出并在一些与数字化联系最紧密的产业得到实践。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环境和技术研究学者阿努尔夫·格于布勒发现,在不到20年里,手机降低了300倍的材料消耗、100倍的电力消耗和30倍的待机电力消耗;如今的智能手机只有不到300克的重量,是初代手机的四分之一,但运算能力远超过20世纪8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也就是说,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技术进步将一整间大屋子的设备压缩到了一个手掌大小的手机中,相应的能耗物耗也减少到以前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这是工业产品“精准化”的具体表现,也是精准经济智能化、紧凑化特征的反映。

当然,精准经济绝不仅仅是提供“更小”“更好”的电子产品。减材降耗的趋势在汽车、家电、服装、装备等行业都有体现,能源、化工、冶金等传统重工业也在绿色发展的要求下不断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排放,进一步提高资源转化率。精准经济也不仅仅是减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浪费。信息时代创造海量数据资源,精准经济的“紧凑”还体现在对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匹配上。以前难以实现的低成本定制成为可能,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普遍满足,整个经济体系的公平和和谐程度大幅提升。

精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精准经济”是数字信息时代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提高经济效率和生产力的经济运行新模式。与难以实现供需均衡的传统模式比较,精准经济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大量数据,使得企业、消费者和其他经济主体能够更准确识别市场状态、经济行为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进行精准的生产和消费决策;使得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或者接近于最优,无论个体还是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可持续性得到极大增强,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极大释放。精准经济的内核是经济运转的高精确性,外延则包括相关的技术体系、制度体系和市场体系。

精准经济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都能得到应用,目前在能源、农业、制造、金融、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实践初具成效,有效提高了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了更符合个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出现,并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增长。例如,由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以前只能提供给机构或者VIP个人用户。现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个人用户只要进行简单的线上操作就能在金融平台获得储蓄、投资、保险的个性化建议,只需稍微介入一点人工,就能满足绝大多数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此外,在更强大算力模型的支持下,金融机构能够更加精准地定量化风险。以前因为高不确定性难以融资的科技创新活动和中小企业,目前也可以更好地获得来自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投资,这是近几年国内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成效的原因之一。在制造业,精准经济也得到很好的实践。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匹配使得钢铁、造船这样的大工业也能够将上下游的供货衔接从以前的按周计算缩短到按小时计算,企业库存成本大大降低、收益显著提高。在制造现场,阿里犀牛工厂独创的棋盘式布局使得服装制造流程柔性化程度大幅提升,以前因为固定流程造成的工位空闲浪费减少,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得高度定制化的服装制造成为可能。

如果从供给需求的关系回顾人类经济发展历程,短缺是常态。工业革命爆发之前,人类一直在和物质短缺,特别是最基本需求的物质短缺进行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学的产生就是针对短缺的制度创新。无论是英文的“economy”还是中文的“经济”都隐含“节约”的意思。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只能通过节约来缓解短缺造成的压力。发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虽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世界并没有摆脱“短缺”,物质基础仍然薄弱,饥寒仍然是人类发展的最大困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规模制造,经济活动的效率提高到足以满足大多数人生存需求的程度,工业产品的价格也不断降至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直到最近二三十年,大多数人才基本摆脱短缺经济的束缚。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发展需求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在全球经济从“短缺”进入“过剩”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崛起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制造为全球提供了近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品,还将过去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制造产品贸易的价格降低了50%~90%。但是,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力资本增长缓慢,产量和产值规模巨大但效率和利润低下,“压缩”式的工业化问题突出,粗放式的发展难以为继。中国经济也需要向“精准”转型。

在与短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人们逐步发现,除去生产力整体不足,在很多时候无论“短缺”还是“过剩”都是假象。供给和需求不能有效匹配总是扰乱经济运行,造成相对的短缺或者过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匹配供给和需求的方法,技术进步使得信息流通更加顺畅,货物的全球运输速度变快成本降低,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的“均衡”状态不断被创造。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发展到新的高度,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就不再是停留在一系列苛刻假设中的理论。随着数字模型不断完善以及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极限联通,复杂的现实环境、错综的影响因素和体制机制都能够输入到数字世界的模型中。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和模型得到空前完善,能够在准确判断形势的基础上,更加精准地匹配供给和需求。

精准经济以大规模制造创造的丰富物质文明为基础和前提。一方面,精准经济是“节约”经济的继承和延续,通过生产关系的创新和优化进一步释放生产力,使物质文明继续向前发展,创造规模更大、品种更丰富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精准经济是对传统经济运行方式的修正,通过精准的匹配破解供需不对等难题,减少相对短缺或过剩的出现。此外,精准经济追求极致的低能耗、低物耗,以更低的物质代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1 从节约的经济到精准经济

 

精准经济的实现条件

精准经济可以把经济社会运转的“精确性”和“准确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精确性”和“准确度”依靠的是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制度设计。具体看,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和数据驱动共同构成精准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见图1),这些能力也共同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产业能够达到的精准经济水平。

1 精准经济的实现条件

 

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是形成精准经济的数据基础,但只有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畅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推动精准的匹配、决策。各种类型传感器安装数量的激增使得现实世界越来越容易在数字世界得到映射。在一些特定的场所和范围,如智能化的楼宇、交通站点、旅游景区、现代工厂等,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数字孪生”,这使得城市管理、产业运行更加高效,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同时还降低了不确定性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尽管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建立起了越来越多的桥梁,使得平行发展成为可能,但两个世界还是相互独立的。数字世界对现实世界的“窥探”还不能够直接影响和决定现实世界的发展,现实世界传感器的安装规模和覆盖范围都远远不能满足精准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在发展精准经济所需的数据获取上有明显的先天优势和先发优势。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产业体系最完备、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还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全球领先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和强国。国际数据公司(IDC)曾预测,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新增数据将来自中国。如果能够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优化制度使这些数据得到合理、合法的应用,将奠定全球首屈一指的支撑精准经济发展的数据基础。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能力具体表现为算力,是对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并满足某种或多种计算需求的能力。高投入、高风险、强外部性和高垄断等特征决定了数据分析的国际竞争是大国和大企业为主的竞争。目前,数据分析能力的获得主要有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三大技术路线,每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在不同领域组合为最优的解决方案,共同组成数据分析系统(见图2),提供高吞吐、敏捷链接和均衡随选的数据分析服务。其中,超级计算机研发和制造的门槛极高,是国家层面战略性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应急管理的顶级算力来源。云计算是当前公共算力资源最重要的提供者,而大型数据中心则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边缘计算是在生成数据的传感器、设备或附近进行处理。当然,众多的智能终端产品也是算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部智能手机的算力已经可以满足当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算力需要。

2 数据分析系统

 

我国在与算力相关的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已经是全球算力竞争的重要参与者,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无论在哪条技术路线上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存在基础硬件技术薄弱、软件生态体系不完善、复合型人才匮乏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如芯片、基础软件都存在“卡脖子”的风险。

数据驱动

在数据获取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各种经济决策进行指导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更需要制度上的优化。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的案例。精准经济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实现经济活动的精确管理和决策,提高资源效率和生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对个人、企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近几年数据驱动最重要的推动力,同时,数据驱动的制度环境也逐渐成熟,中美日欧韩等领先国家和地区针对数据产权、数据安全的制度建设都有长足的发展。

2 数据驱动发展的几种典型场景

 

我国数字经济场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和产业规模红利,但场景的原始创新还比较少见。例如,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移动支付虽然在我国发展得最好,但最初的创意和框架设计都来自国外。此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的领域不够广泛、应用程度不深。互联网、金融和电信在国内数字应用市场的占比约为70%,交通、医疗、教育领域近年来有所发展但比重仍然很低;大多数行业数据应用仍处于浅层次信息化层面,数字化转型水平参差不齐。

精准经济的影响

精准经济是建立在联通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数据获取、超大规模数据分析、普遍数据驱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能够实现对经济活动的精准监测和控制,精准经济能够在已经很高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率的提升、降低经济运行的物耗能耗,让更多闲置和“无用”的资源要素进入市场创造经济价值。

效率提升

大规模生产已经将工业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到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口生存和发展所需物质财富的水平。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大规模制造的效率提升逐渐接近天花板,中国和主要工业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开始放缓甚至接近于停滞。尽管如此,对生产过程、经济运行进行精准控制,对供需进行精准匹配仍然能够进一步实现效率的提升。

很多时候,我们更关注于探索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精准经济,但实际上,农业更需要通过精准经济来实现效率提升。动植物的生长不仅受制于综合的环境,还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而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业和服务业,因此精准经济在农业的实践难度更大,但能够产生的效率提升效果也更好。发达国家农业精准经济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有很长历史,这也是中国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存在巨大差距的行业。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践精准农业的国家,全美二百多万个农场中有约70%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精准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中西部的大豆、小麦、玉米等产区几乎全部实现了精准耕种。严重缺少水资源的以色列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温室和滴灌技术为代表的精准农业,不仅大大缓解了自身的粮食压力,还成为了欧洲重要的蔬菜、花卉出口国。日本国土狭小,可耕种土地更是稀缺,但以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方向,日本系统地推动了农业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并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茶产区静冈县的茶园基本实现了由气象卫星、土壤传感、滴灌系统、无人机、机器人组成的精准体系,整个种植过程几乎可以无人干预。

低耗和节约

精准经济带来的第二个重要影响就是在不降低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减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浪费,节约资源能源,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我们尤其要注意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及对自然生态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绿色和低碳成为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精准经济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消费过程的精准控制,实现供给需求的精准匹配,减少不必要的物耗能耗,以最低的成本和消耗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

一方面,依靠紧凑化的设计、更便宜的材料和更科学的工艺选择,如今的工业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但产品本身却越来越简单,如前文提到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但重量在不断减轻。使用价格便宜的新材料或者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路线,家电、个人电子信息产品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消耗只有过去的几十分之一。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不仅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更轻和更具韧性的车身还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额外的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不断减少不必要消耗。一项对美国北达科他州精准农业的研究发现,使用GPS系统为农业机械进行线路优化,完成相同作业任务农机能够减少6.04%的耗时和6.32%的耗油,如果使用无人驾驶系统执行更加精准的作业线路,农机的耗时和耗油还能够再降低5.75%和5.33%,农场主节约的工资支出和燃油支出超过10%。作为阿里巴巴进军制造业的“一号工程”,杭州“犀牛智造工厂”通过需求端的精准匹配和供给端的柔性系统,使服装制造的交货时间缩短了75%、库存降低了30%,同时减少了一半的损耗。

经济扩展

精准经济不仅仅能精准匹配已经进入市场的供给和明确的需求,更能够发现、激活并匹配潜在的供给和需求,使更多要素资源进入市场交易,满足之前不能满足的需求(很多时候,这些不能满足的需求是超零散和超个性化的),扩大了经济总量。

共享经济在过去十年发展迅速。依托强大的计算系统,大量闲置甚至无用的资源进入市场,精准的匹配是共享经济的技术和制度基础,“共享”也是精准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的测算,2022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额达到3.8万亿人民币。早期共享经济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共享办公、共享住宿领域,目前生活服务、生产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共享交易额占比更高且增长更快,这意味着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进入了深度化的新阶段,能够激活闲置资源向更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拓展。

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就业偏好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精准经济能够有效扩大就业面,调节劳动市场供需结构。近年来,零工经济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巨大的弹性。通过劳动力资源分配重置,企业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用工模式,业务需求得到及时高效的响应。准确说,零工经济并没有创造新的劳动供给,只是通过精准经济系统,个人技能和不确定的零碎时间能够与规模化和差异化的劳动需求相匹配,更多零散劳动力能够进入市场参与交易。根据《2022中国零工经济行业研究报告》,中国一线城市的灵活用工占比达到25.6%,零工需求将不断释放,到2036年或能达到4亿人左右。可以明确的是,零工经济符合当前就业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传统就业不足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也是精准经济在就业领域的具体表现。

迎接精准经济到来

虽然具体的路径还不明确,方向也会调整,但精准经济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一直是追求的目标。在向精准经济迈进的过程中,经济运行的规律会发生一些变化,市场竞争格局也会调整,那么,要获得精准经济时代的先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好哪些准备呢?

一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精准经济要发挥精准匹配的作用,就必须获取和分析巨量的数据。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现实世界的所有状态和变化都会投射到数字世界,实现绝对的“孪生”。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环节出现个人和企业信息的泄露和非法占有、使用都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果数字世界的数据被恶意控制、篡改,再通过精准经济数据系统反馈到现实世界,会引发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因此,数据安全是精准经济健康运转的基本前提,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数字世界,隐私都必须得到绝对保护。一方面,要有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对侵害数据安全的行为严惩不贷;另一方面(可能是更重要的方面),要创造数据能够被安全使用的技术手段,例如,如何实现对私人数据的脱敏使用,如何将个人数据限定在针对个人的定制化服务中,等等。

二是相关技能的培训。精准经济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因而会引起结构性的失业问题。过去那些依靠信息差获得高额回报的行业和部门,在精准经济到来后将失去存在的必要性和市场价值,这些领域的从业人员必然要通过新的技能培训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

三是弱势群体的保护保障。除了那些因工作岗位调整暂时失业的人员,还要特别关注在精准经济中缺乏信息上传能力的人群,包括自身需求信息和工作能力信息。这些人群包括老人、年龄偏大的就业人口,以及在数字化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的边远地区的人口。要不断完善各个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接入精准经济体系的公平性。同时,不能用精准经济体系彻底替代传统体系,例如,要在行业和政府服务中保留传统渠道,为少数不便、不愿参与精准经济的人群提供必要帮助,确保精准经济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四是跨界融合的促进。精准经济需要不同领域企业、机构和组织超越传统行业边界、学科边界和市场边界进行合作,构建起更加巨大的数据系统和资源要素库,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的数据前提。这不仅需要企业跳出传统的主业副业框架,也需要行业管理和行业治理的调整优化。

五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强。精准经济采用的技术和制度都必须考虑基本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要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满足公平公正原则,体现共同富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因此,要确保使用新技术、新模式企业经营行为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避免技术滥用和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邓洲.精准经济到来,需要做好哪些准备[J].清华管理评论,2023,(11):56-6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