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完善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保障机制

2018年01月04日来源:IIE    作者:刘戒骄

第六届工业发展论坛观点集萃

 

完善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保障机制

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刘戒骄

 

从经济学视角看,产能过剩是对市场均衡状态的一种偏离,而偏离市场均衡的原因在于市场制度缺失和政府的不当干预。化解产能过剩必须遏制诱发实际产能偏离市场均衡的因素,根本上依靠市场决定性作用和市场主体的主导地位,在持续维护市场有效性的基础上实现产能经常性和自主性调节。强调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恢复和加强市场在供求调节中的决定性作用,由市场决定赢者和输者,不是否定政府化解过剩产能的制度保障作用。市场和政府都存在局限性,无论市场还是政府都无法单独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市场和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不是替代关系,不是一个机制取代另一个机制,而是需要同时发挥两者各自作用,市场是调节产能实现供求均衡的决定者,政府应当为市场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强调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并不是否定政府的积极作用,而是要减少行政措施与市场机制的冲突,解决好政府干预不当和监管缺位的问题。政府政策不当也会造成市场的缺陷。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政府的职责是为市场主体设定行为边界和约束条件,构建一个使市场主体在边界清晰的有效约束和激励条件下自主决定进入和退出并进而调节产能的制度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并解决好稀缺要素配置和负的外部性问题,更注重采取激励性强的经济手段调控产能。针对当前诱发实际产能偏离市场均衡的主要因素,重点完善降低进入退出壁垒、竞争性配置不可移动要素、遏制补贴对公平竞争的损害和使环境污染等外部性内部化等措施。

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降低市场进入退出壁垒。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管理体制,继续缩减核准制、扩大备案制,削减总量控制措施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投资审批制度,减少和放宽市场准入的前置审批,着力解决市场准入审批妨碍市场主体自由进出行业、抑制市场活力的问题。重点从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改革地方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竞争性配置不可移动要素。重点解决土地、矿产、信贷支持等不可移动要素配置扭曲诱发的产能过剩,治理地方政府对本地产能的不当保护,纠正地方政府对资源的行政化配置,实现要素在公开市场的竞争性配置。

三是理顺补贴功能和转变补贴对象,遏制补贴对公平竞争的损害。从经济理论看,补贴只是对经济制度缺陷的一种微调整,不宜提倡大范围的保护性补贴政策。大范围的补贴不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且容易导致企业寻补行为,也不利于培养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求发展的意识。改革现行补贴政策重点是理顺补贴功能和转变补贴对象,逐步减少扩大生产规模的补贴,增加对产能过剩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财政补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