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传播,让受众更好地理解、认可主流意识形态,并从思想到行动上接受其引导,是政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治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何晶,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漆亚林,中心兼职研究员殷鹤组织第十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前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圆桌论坛,邀请专家围绕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规律、意识形态研究重点展开讨论,以进一步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
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是一个非常应时、非常有价值的论题,有很多实践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首先,谈谈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和传播意义
主流意识形态是在一个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被大多数的人或者组织接受和遵循的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它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石,通常由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内容构成。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制度等。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和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在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发挥着主流作用,并且影响着社会的文化氛围、舆论导向和政治稳定。同时,主流意识形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保持其活力和影响力。比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的政治思想,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丰富。而要让主流意识形态保持活力、发挥作用和影响力,就需要通过有效传播让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社会共识,这也是政治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
其次,谈谈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是传播内容问题。全媒体时代,在海量芜杂的信息中,既有主流意识形态发出的铿锵之声,也存在着一些错误思想和言论。由于信息体量大、更新快,在传播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会被网络信息大潮淹没和覆盖,面临着被弱化、被稀释、被娱乐和碎片化的困境,影响力被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问题,首先需要创新和探索适合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内容生产。
二是传播实践问题。全媒体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因其自由、平等、开放和去中心化的属性,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竞逐的聚集地和交锋的重要场所。媒介平台上各种观点相互激荡,“众声喧哗”已成舆论常态,传统以主流媒体为中心的传播格局被打破,意识形态的监管增加了难度,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相对被弱化。尤其是互联网传播有多元、快速、浅薄、社交等特点,偏理性、偏理论、偏抽象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践天然不适应互联网的传播特点。而且,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某些国家、组织和人群中还面临着不被认同、传播、交流的情况。
三是传播话语问题。主流意识形态怎么成为共识?怎么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我们现在提出加强国际传播,目的是让主流意识形态被全世界所认可,甚至成为共识,传播话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全媒体时代,资本逻辑助推娱乐功能“异化”,网络传播话语更流行戏谑娱乐,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论性、规范性、严谨性、权威性。有媒体平台为了争夺收视率、阅读率、点击量、转发量,用一些内容低俗、格调低下、趣味低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吸引受众,过度娱乐化的风气滋生蔓延。一些有特殊目的的思潮借助“泛娱乐化”形式侵入政治领域,表现为主流观点被恶搞、历史文化被戏说、英雄模范被调侃等。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形势已有所控制并好转,我们在这方面推出新的探索,包括在不同范围提出一系列通俗易懂、多元包容、情感互动的倡议,包括文明交流互鉴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等,这都是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的创新探索,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践行。
再次,谈谈如何创新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实践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有很多特性,创新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实践一定要把握这些特性,才能真正让主流意识形态入心入脑。首先,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其目的是维护党和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因此,传播内容往往强调国家利益、民族团结、社会主义制度等政治议题,以引导公众的政治认同和行为方向。任何时候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仅不能因为任何原因弱化政治性,而且要不断强化。其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其内容往往强调国家的发展方向、政策措施、文化传统等,以引导公众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行为。这种导向性不仅体现在传播内容上,也体现在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上,例如通过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举办重大政治活动等,目的是引领大家扩大共识建立共同目标愿景。再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内容往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以引导公众将思想观念转化为实践行动。这种实践性不仅体现在传播内容上,也体现在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上,例如通过宣传报道、举办重大政治活动等,引导公众将思想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最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具有复杂性,其内容往往涉及多元文化、多种矛盾等,需要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传播内容上,也体现在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上,值得深入探讨。
主流意识的传播实践如何进行创新?需要结合以上特性从多个方向进行探索。
第一,要重视和强调受众中心,提升传播内容的吸引力。首先,要多用“接地气”的语言。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运用了大量民间话语构建了多元、包容和对话的公共话语空间,为我们做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做出了表率。例如,“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蛮拼的”“朋友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话语,既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又接地气,便于大家理解和接受。大量“接地气”语言的使用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其次,要善于走群众路线。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讲,“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一话语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亲切的话语、殷切的期待,快速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奋斗激情。正面宣传要多使用群众想用、正在用、喜欢用的话语符号,讲出群众想听、愿意听、听得懂的话语内容,舆论引导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将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呼声统一起来,起到凝聚人心、增进共识、推动工作的作用。
第二,善用网络技术平台,提高传播影响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平台的推广,人们的社会交往更多在网络空间中实现,善用网络技术平台可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影响力和覆盖范围。首先,掌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主流媒体和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客户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思想。同时,可以通过与知名网友、意见领袖等互动,增强传播的影响力。其次,学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社交媒体具有快速传播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迅速将信息传递给广大用户。主流媒体和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开设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有趣、生动的内容,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强用户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再次,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传播。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用户需求和行为,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精准的方向和内容。政府和媒体机构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了解用户的关注点和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最后,尝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传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沉浸式的体验,让用户更加直观地感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和价值。政府和媒体机构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相关的主题展览、视频等内容,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和意义。
第三,创新主流话语表达,发展政治传播理论。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是提高传播效果的关键。主流话语需要在注重通俗易懂、多元渠道、互动交流、案例实证、情感共鸣和创意融合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传播效果,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应该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广大受众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多元渠道和多样形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增加受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通过互动交流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黏性,深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有代表性的具体案例、事实和数据,增强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展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通过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多领域的知识创意创新融合,增加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度和兴趣。主流意识形态要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需要深化政治传播理论研究,扩大理论共识,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明等基础领域推出代表性成果,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发挥独特的研究范式优势,推动指导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践。
季为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研究问题和实践创新[J].青年记者,2023(1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