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如何做好全媒体时代调查研究报道

2023年11月29日来源:《新闻战线》2023年21期    作者:季为民

摘要调查研究报道是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记者要端正态度,“甘当小学生”做好调查研究,要深挖内容,将调查采访与分析研究相结合,推动报道差异化、精品化、品牌化,更要创新形式,善用新技术创新调查研究报道和传播手段。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调查研究;端正态度;深挖内容;创新形式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媒体时代呼唤调查研究

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比以往更需要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与重要方法。在党的百年新闻事业中,调查研究始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保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守新闻真实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新闻行业经历了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的发展过程。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传播既让新闻工作变得便捷快速,也使新闻竞争更加激烈。各种网络平台和传输工具成为新闻记者获取线索的重要工具。

信息技术和媒介工具的创新为新闻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媒体融合大大改变了新闻业的生态。如何在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中用好调查研究?如何处理好即时传播与深度调研的关系?这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发展。

调查研究报道面临新挑战

“过时论”。当前,新闻界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议记者”“书房记者”“三门记者”等现象:“会议记者”习惯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书房记者”以电脑、邮件代替现场,足不出户做新闻;“三门记者”从家门、校门再进单位门,缺乏社会经验和专业历练。部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片面求新求快,缺乏深入调研,报道千篇一律。为追求时效和效益放弃现场采访,不愿深入基层,认为调查研究早已过时。还有部分媒体人认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当前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要求相悖,媒体机构重流量轻质量、重爆点轻重点、重颜值轻价值、重速度轻精度,最终生产出一些“粗、浅、偏”的新闻报道。

“浅薄说”。部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狭隘理解新闻报道。在全媒体背景下,职业与非职业的新闻实践主体开启了持久的正当性话语争夺。这反映出在新闻数字化变迁中的基本问题:如何定义新闻、如何理解新闻实践。这里要搞清楚“何为新闻”“新闻为何”的问题。

中国新闻学的开山鼻祖徐宝璜认为:“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曾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些对新闻的定义是传统新闻学知识体系的核心。互联网时代,新闻“泛化”,新闻学由“职业主导范式”向“社会主导范式”进程转换,新闻开始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日常生活世界产生勾连,这些传统的对新闻的定义需要再阐释。

当下的新闻,不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报道,或是对新近变动的反映,而是一种联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中介”,是一种“准基础设施”。我们要高度关注和改进新闻的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等功能,发挥好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国家治理作用,以及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的社会治理效用,这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大局意识、明确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新闻实践,其中就要特别重视调查研究。

“客里空”和“新八股”。部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过度依赖二手材料,文风浮而不实。我国新闻史上发生过影响深远的反“客里空”运动,这是由《晋绥日报》在1947年6月发起的一场反对假新闻的新闻真实教育运动。长久以来,人们把“客里空”视为“假新闻”的代名词,但仔细研究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可以发现,“客里空”的问题不仅在于“造假”,更在于包括捏造、夸大事实,不愿下基层调研采访等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这是思想立场的问题,肃清“客里空”,就是要检讨和纠正存在问题的思想作风。这一问题在全媒体时代仍然存在。

部分新闻工作者将“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扒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不深入实际,不愿下基层,报道内容脱离群众,“震惊体”“哭晕体”“吓尿体”屡见不鲜,新闻文风“假、大、空”,这不正是当前新闻界和新媒体存在的新的“客里空”?这些华而不实的报道难道不是当下的“新八股”?新闻工作者不能只是“二传手”和“搬运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一理念始终需要高度重视。

开展调查研究报道需要创新

端正态度:“甘当小学生”,记者要乐于做调查研究,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毛泽东曾指出,做好调研工作,“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这句话对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们仍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通过调研了解实情、真情和内情,把人民的心里话反映出来。面对媒介技术的冲击、舆论生态的改变,调查研究绝非是过时的、无用的。恰恰相反,调查研究变得分量更重、作用更大。同质化、低质化的冗杂信息中,优质内容更为稀缺。众声喧哗中更需要去伪存真,调查研究报道正是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门。做好全媒体时代的调研报道,首先就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切实转变理念,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深挖内容:将调查采访与分析研究相结合,增强报道深度,推动调研报道差异化、精品化、品牌化。“调查研究”实际上包括了“调查”与“研究”两个层面的内容。“调查”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真实情况。“研究”则是指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全媒体时代的调查研究报道,要将调查采访与分析研究相结合,增强报道深度,促使调研报道差异化、精品化、品牌化。新闻是事实和价值的统一,新闻调查首先要搞清事物的真实情况,而后续研究则是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以求获得对客观情况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只有在调查过程中认真研判,才能使调查结论符合实际。调查研究报道就是要在掌握真相和全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推动问题的解决。调查研究是手段,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才是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深度的调研报道。广大新闻工作者应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思考,挖出深度问题,揭示事件和问题的本质,这是调研报道能否做好的关键。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唯有将调查研究报道做深做实,新闻媒体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创新形式:善用新技术,主动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创新调查研究的报道和传播手段。我们党有着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开展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我们要在新时期加以继承和完善。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使当下传媒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切实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好事物本质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科学选择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增强调研的实效性。随着数字化社会的来临,传统的调研方法面临社会和技术变革带来的多重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调查研究的过时。诚然,在全媒体时代,调研方法亟需创新,但新方法的出现并不能用来否定传统方法。正如有学者指出,在开展研究时,既要“大胆地学习、借鉴和吸收一切科学的、现代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更要“继承一切行之有效的传统研究方法和调查技术”。调查研究是否有效,并非取决于方法的新与旧,而在于是否采用了最科学的手段。每一种调研方法都有其优劣,科学的调研方法需要有效融合不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调研方式的优势。

全媒体时代,社会网络化进程加快。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需在新闻调查的渠道、手段和方式方法等具体层面实现创新。广大新闻工作者应把握好新媒体特征,用好网络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计算机仿真等科学方法,更好地完成对复杂社会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也要善于从网络中发现新闻线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社情民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新闻报道提供全面、详尽、可靠的一手数据。

此外,全媒体时代的调研报道也需创新使用台、网、端、微、屏、号等融合传播的资源优势,运用各类新技术来传播新闻报道,贴合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努力让调研报道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季为民.如何做好全媒体时代调查研究报道[J].新闻战线,2023,(21):75-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