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渤海新区黄骅港绿色港口建设经验

2018年09月11日来源:《中国港口》2018年08期    作者:王海兵

渤海新区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部、渤海湾中部西岸,因紧邻渤海而命名,海岸地貌是重要的地貌特征之一。其海岸线北起歧口以北的北排河入海口,南至大口河入海口,全长130 km,构成了发展港口经济的重要资源禀赋。在渤海新区整体发展战略中,发展港口经济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港口为龙头,坚持以港兴产、以港兴城、以港兴区”,不仅是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主体路线,也是把渤海新区打造成河北沿海第一增长极的重要依托。

黄骅港是河北省三大港口之一,也是渤海新区发展港口经济的重要抓手。从功能作用上看,他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煤炭装船港之一,也是“三西”煤炭外运第二通道的重要出海口;从区域定位上看,他是沧州市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带动鲁北、豫北等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然而,在发展港口经济的过程中,黄骅港也面临着能源消耗大、粉尘污染严重、废气排放量多等问题。如何实现“港口国际化”与“环境生态化”两大发展战略的协同与依存是渤海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渤海新区秉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综合采取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大力推动了黄骅港绿色港口发展,主要经验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1.  渤海新区层面,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积极学习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通过印发《渤海新区贯彻落实十九大全面依法治国,加快港口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修订与编制《黄骅港总体规划》《黄骅港综合港区散货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黄骅港煤炭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黄骅港河口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新增项目规划与审批、港口资源开发与利用、港口腹地纵深连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黄骅港绿色港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  黄骅港务公司层面,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黄骅港务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心全意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通过成立由公司董事长直接负责、环境保护中心为归口管理单位、相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确立“打造绿色、高效、国际一流能源大港”发展目标等方式,实现企业运行效率提升和港口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共赢。

3.  问责机制层面,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河北省关于《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试行)》精神,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通过与渤海新区各级部门、港口企业签订“责任状”“承诺书”,扎实推进绿色港口各项重点任务清单落地、各项属地责任落地。

二、聚焦绿色港口基础设施

1.  以功能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打造绿色港口发展基石

一是为避免作业过程中产生粉尘污染,黄骅港加大投入,建造了48座储煤筒仓,合计储煤量达到144t,是世界最大的储煤筒仓群。黄骅港筒仓装船速度达到了5700 t/h,在减少一半配员的基础上,作业效率是传统堆场工艺的2倍,同时,还比传统露天堆场降低了97%的粉尘排放量。

二是为减少柴油燃烧颗粒及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港口空气质量,黄骅港大力推进“油改电”“油改气”工程,使煤炭港区11个煤炭泊位的停靠船舶全部使用岸电,在河北省14个岸电泊位中的比重为78.57%,成为全国码头岸电系统总供电容量最大、利用率最高的港口。黄骅港煤炭码头高压岸电泊位覆盖率达到64.7%,工作船码头的低压岸电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船舶到港作业零污染、零排放。

三是为最大限度增大对压舱水的回收利用、杜绝溢流含煤污水外排入海,黄骅港在投资新建8个压舱水回收装置的同时,设计建造了以景观湖、人工湖和南湿地、北湿地为主体的整体系统,对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将处理后的水源与压舱水池、生态湿地和生态湖等水系串联,利用智能管控系统自动进行调配,全面打通各水体之间的关节,实现压舱水、含煤污水及雨水的有效收集、处理和利用,形成了生态水系统智能循环体系。2017年,黄骅港实现压舱水回收53t,污水处理回用37t,节约成本近500万元。

2.  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抓好绿色港口发展转型

一是为解决露天堆场扬尘问题,黄骅港修建了长达10.18 km的覆盖所有露天储煤堆场的防风网。防风网高23 m,能够通过控制改善煤炭堆场的风流场有效降低堆场区域的风速。同时,配合洒水除尘系统,可以有效抑制露天堆场起尘问题。

二是为解决物料转接过程中的扬尘问题,黄骅港引进了各式除尘抑尘设施,累计在翻车机房、皮带机转接处设置布袋除尘系统190余套,加大了对扬尘的控制力度。为解决粉尘的外围扩散问题,黄骅港委托专业园林单位进行设计,不仅实施了筒仓垂直绿化实验、人工湖芦苇种植等项目,还在防风网外侧构建了防尘绿化带。如今,港口设施占地绿地率达到31.3%,绿化面积达到120.87m2,不仅降低了堆场的进场风速,还实现了对粉尘的有效吸附。

三是为完善对港口空气质量的监测,黄骅港正在作业区筹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通过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10PM2.5等指标的监测,科学反映港口大气状况,准确获知污染物来源,有效防治港口空气污染。

3.  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提升绿色港口发展效率

一是加快港口自动化建设。黄骅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车载终端条形码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煤炭港区一、二期堆场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在翻、堆、取等各环节实现了远程自动化。这场生产一线操作模式的变革,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作业效率,还改善了港口的劳动环境,使黄骅港成为我国首个实现远程堆取料作业的煤炭港口。

二是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黄骅港坚持“以销定船、以船定垛、以垛定车、以车定产”的市场导向机制,不断完善产运销协同系统建设,通过生产仿真指挥调度生成最优的生产排布计划,以港口堆存情况安排销售策略及运输方案,进一步挖掘港口堆场的价值创造能力。

三是加深港口数据化建设。黄骅港正在编制详尽的指标体系,未来会通过采集海洋、空气、船舶、港口、行业、员工、管理者、媒体、工艺等各层次的数据,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实时反映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的企业运行状况,进而提升决策效率。

三、注重绿色港口建设特色

1.  注重用自主创新引领绿色港口建设

一是为探索除尘新技术,黄骅港成立研究团队,在经过反复测算后发现,煤炭外水含量额外增加3~7‰时,装卸过程中的起尘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基于这项发现,黄骅港自主研发出了一系列专利技术。以获得国家专利和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的翻车机底层洒水抑尘技术为例,在翻车机底漏斗下的给料机内安装洒水装置,采用先进干雾除尘工艺,通过“云雾”化的水雾来捕捉粉尘,在振动给料机的过程中,让水与煤均匀混合,从而可以实现转接机、堆料机等环节煤尘的近零排放。

二是为实现对煤粉的再利用,黄骅港组织技术力量,研发并建造了粉尘处理池智能治污设施,即将吸尘车清扫搜集的煤粉尘和排水沟等地沉淀的煤泥倾卸到粉尘处理池内,当水与煤尘的比例为7:3时,通过渣浆泵和板框压滤机将含煤污水压制成含水25%左右的煤块,实现再次销售。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黄骅港的服务质量,维护了客户的利益,还有效避免了煤尘的二次污染。

2.  注重用培训方式保障绿色港口建设

一是为使众多员工深入了解绿色港口建设中的基础知识,黄骅港多次开展专题培训和研讨会。以堆场除尘专题培训为例,不仅让学员实地考察堆场除尘设备分布情况,了解工作原理与工作能力,还深入学习煤种的基本特征和煤尘发生的基本原理,做到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学习全员覆盖。

二是为加强党员干部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黄骅港根据环保责任划分、认领任务急难险重开展“党建+业务”专题党课活动,通过经验交流和总结的形式,展现党员干部在现场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  注重用媒体宣传绿色港口建设

为准确反映港口建设成就和未来工作重点,黄骅港一方面依托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借助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平台在沧州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发表了《沧州黄骅港:打造绿色港口共享碧水蓝天》《沧州黄骅港打造雄安新区出海口》《港口建设情系绿色发展》《沧州:建设国际化生态综合大港》《建设绿色港口,我们更有信心!》《悠悠碧水映蓝天风景港口似花园》等一大批稿件。

4.  注重用码头改造升级绿色港口建设

东渡码头前身是黄骅港河口港区的煤炭码头,在黄骅港发展历史中有着特殊地位。然而,随着黄骅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原有的千吨级靠泊能力逐渐变弱,无法适应新时代港口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决定关闭其货运功能,并围绕“旅游码头”为主题进行改造,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设计年客运量为20万人次。目前,包括博物馆、综合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停车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已建设完工,东渡码头也于20185月正式开航迎客。

5.  注重用战略合作推动绿色港口建设

黄骅港一贯注重与“内陆港”的战略合作。作为强大的腹地资源集散地和出海口的重要支撑,“内陆港”在推动黄骅港发展壮大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20108月,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石家庄市等在沧州市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指出,黄骅港在后续码头、集疏运体系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其他各市经济发展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要准许在各自辖区互设办事机构以实现陆海物流便捷衔接、快速集散。

四、机制支撑绿色港口发展

1.  整体格局上,从煤炭输出港口向综合性港口转变

黄骅港筹建于1980年,成立之初便定位于煤炭输出港,彼时货物吞吐量几乎都是煤炭及制品;1997年开始组建神华黄骅港时,一期工程仍然全部以煤炭港区为基础开展泊位建设,之后才开始逐渐增加杂货港区泊位建设;到2005年,尽管黄骅港已开始散杂货运输,但通用泊位基本都用于煤船待泊和排压舱水,当年散杂货吞吐量仅为3.87t,占比不到万分之六;200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复《黄骅港总体规划》,同意黄骅港向综合性港口转变,即形成“以煤炭港区、散货港区、综合港区为主,河口港区为补充,北翼保留远景发展空间的总体格局”;2015年,黄骅港货物吞吐量为1.67亿t,煤炭及制品在其中的比重降至76.41%

2.  管理模式上,从“业主港”向“业主港+地主港”转变

2008年以前,黄骅港仍主要是煤炭港区,由于主体是神华集团,其管理模式是典型的“业主港”,即岸线、土地滩涂等资源由业主单位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资源集聚等方面的有效作为。2008年以后,在推进综合性港口建设过程中,黄骅港采取了“业主港+地主港”共存的分类管理模式,即煤炭港区仍然保留“业主港”管理模式,但综合港区坚决实施“地主港”管理模式,其特征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委托特许机构代表国家拥有港口产权并对之进行统一开发,然后以租赁方式分离港口经营权。

3.  建设主体上,从单一主体投资向多元主体共建转变

1997年以前,黄骅港港口泊位仅有4个,结构都为板桩码头,总的靠泊能力为5000 t,无法与秦皇岛港、唐山港单个泊位动辄数万吨的靠泊能力相比。然而,由于规模小,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也低,彼时黄骅港主要由黄骅港务局建设。1997年以后,神华集团与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并以之为载体建设、运营煤炭港区。2008年以后,由于黄骅港整体格局和管理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多元主体共建方式被采纳,即煤炭港区三、四期工程仍由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主导建设,综合港区由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河北港口集团管理、沧州渤海港务有限公司开发、中交股份天津航道局与河北钢铁集团等单位共同参与建设,散货港口与河口港口由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与黄骅市临港产业商贸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建设。

4.  发展方式上,从被动封闭式向积极开放式转变

黄骅港腹地广大,近有煤炭与矿产等资源重地、石油与化工等工业基地、畜牧与水产等农业产地,远有石黄高速、津汕高速、神黄铁路与内地相连接,是冀中南、晋中南、鲁北、豫北、内蒙古、陕西等区域的重要服务点。然而,由于存在港口条件复杂、功能单一,当地人观念陈旧,政策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大量货物不得不到山东、天津等港口转运。2007年,渤海新区成立后,不仅统一了思想,解决了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还在深入实地、实情调研的基础上推出《黄骅港总体规划》方案,并通过增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员招商引资活动、完善集疏运网络体系、培育临港现代产业体系、申请港口扩大开放政策等方式,实现了港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黄骅港发展的经济成效

1.  港口自身的货物运输能力大幅度提升

1997年,黄骅港只有4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和最大靠泊能力分别为125t3000 t,到2015年,黄骅港增至36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和最大靠泊能力分别增至2.15亿t20t

2.  港口运营的行业地位大幅度上升

1998年,黄骅港货物吞吐量仅有55t,在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中的比重不到万分之五,到2017年,黄骅港货物吞吐量增至2.7亿t,同比增长10.43个百分点,在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中排名第12位。

3.  港口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增长

2001年,黄骅港务局营业收入为5585万元,税收为243.3万元;2017年,黄骅港营业收入增至100亿元,税收为14.6亿元。

4.  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幅度增强

2008年以前,黄骅港主要是“业主港”管理模式下的煤炭港,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微乎其微。2008年以后,黄骅港的整体格局、管理模式、建设主体、发展方式都发生了较大转变,“以港兴区”的效果逐渐体现。2008年,渤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93.5亿元,在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1.28%2017年,渤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至567.4亿元,在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至14.8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