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业发展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一年一度的重要的学术活动,旨在探讨中国工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年度的主题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产业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研究员出席论坛并致辞。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研究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原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分别做了主旨演讲,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吕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南京大学洪银兴、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曾凡银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上午的发布会和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史丹研究员主持。下午的研讨会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舰研究员和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月主持,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原副校长张国有、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卢福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吴先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朱成、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颜廷标、郑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海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杨丹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研究室主任李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学人》编辑部主任李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研究室副主任叶振宇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张其仔研究员最后做了会议总结。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及多家地方社科院的学者们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会议还发布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8》。《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8)》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主编、集工业经济研究所全所之力撰写的第23本年度《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本年度报告主题定为“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工业”。
在本次论坛上,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还预测今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2%,在对明年中美贸易摩擦进展持中性判断下,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会下滑,但可以达到或者接近6%。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8)》发布
在本次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8)》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主编、集工业经济研究所全所之力撰写的第23本年度《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本年度报告主题定为“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工业”。《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8)》由总论、综合篇、行业篇、区域篇和企业篇五大部分构成。全书全面系统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讴歌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业发展辉煌成就,总结了中国工业化成功经验及世界历史意义,为全球可持续工业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书主编黄群慧研究员在总论中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成就进行梳理,概括了工业化“中国方案”中的逻辑和经验,指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大国,“工业大国”、“大而不强”是中国的最基本经济国情;从工业化进程看,改革开放40年中国总体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初期阶段快速地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阶段,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2035年全面实现工业化。工业化“中国方案”的核心经验:一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中求进”保证产业持续成长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化;二是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不断提高产业效率和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三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四是正确处理市场化与工业化关系,培育全面持续的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五是正确处理全球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形成全面开放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六是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效率提升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8)》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给予了充分关注,对近年来区域发展、产业转型、企业成长、制度创新、绿色发展等给予了积极评价和响应,结合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促进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献计献策。本书对于把握中国工业发展历史脉络和理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附录部分收录了“改革开放40周年工业大事记”和“2018年工业发展大事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业发展的六方面智慧: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方针,保证产业持续成长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化。改革开放40年,始终采用“渐进式”改革,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以“稳中求进”为经济改革发展工作的总基调,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在保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促进中国产业持续成长和不断深化工业化进程。
二是正确处理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关系,不断提高产业效率和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改革开放40年,中国始终不断沿着市场化改革方向调整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要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迄今为止的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基于工业化发展阶段,把握产业升级的方向,不断提出合意的产业政策,实现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有效协调,随着工业化发展阶段对产业政策内容、实施方式进行动态调整,有效地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产业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是发挥产业园区作用,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在各地推进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园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园区是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园区能通过政策引导聚集生产要素、提高集约水平、突出产业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培育全面持续的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中国基于自己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基本国情,经过多年理论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坚持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将,坚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通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培育了大量的市场主体,既包括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也包括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大量个体民营企业以及通过开放引入的外资企业。这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多元的全面协调的动力机制。
五是积极融入全球化,形成全面开放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40年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特区,到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再到加入WTO,在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也逐渐吸引大量的外资,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同时也利用了国外的市场资源,实现了大量的出口,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发展奇迹,十分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对外开放。到2017年,在制造业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中,完全对外资开放的已有22个大类、167个种类和585个小类,分别占71%、93.3%和96.1%。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加速了自身的市场化进程,培育自身的全面发展动力,同时顺应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合作共赢趋势,为世界制造业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六是重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效率提升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现代化过程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过程。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了优质要素和广阔的需求市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总体上符合上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演进规律,长期以来我国成功地推进了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但总体上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对工业化进程牵引需求作用明显。
上述六个方面产业发展的“中国智慧”,构成了产业发展“中国方案”重要内容。这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可以供其它发展中国家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借鉴,其它发展中国家在借鉴中国产业发展经验和智慧时,同样也需要结合自己的国情进行创造性发展。不仅如此,对于中国而言,这些经验和智慧也还需要在未来中国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发展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