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20)》由总论、综合篇、产业篇、区域篇和企业篇五大部分构成。全书共六十六章,旨在全面剖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探寻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报告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从理论和实证不同视角系统总结概括了“十三五”以来中国工业、区域和企业发展现状,洞察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新特点、新问题,提出“十四五”及未来更长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政策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研究员在致辞及主旨演讲中指出,大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国际经验显示,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建立在低城镇化水平基础上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6%,但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65%的平均城镇化率、高收入国家82%的平均城镇化率相比还有差距。“十四五”时期,一方面要破除资源流动障碍,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另一方面要以户籍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动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供给侧增加劳动力供给,改善资源再配置的效率,从需求侧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消费能力,还要加大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分配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和均等化水平。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对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强力推动再工业化,竞相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势头迅猛,中国面临“双端挤压”的困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深刻改变着国际经济和产业格局,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制造强国建设要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大力提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促进市场各类主体公平竞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研究员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全球化速度放缓,但没有逆转和倒退,全球生产供应链、价值链还在不断深化。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考虑当前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选择。破解当前我国产业链分工地位低、制造业外迁压力增强、供应链安全威胁加大的问题,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升链,即推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升级;二是要强链,即在全球价值链中锻造长板;三是要补链,突破关键技术、关键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四是要稳链,避免产业链成规模向外转移。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20)》主编史丹研究员在发布会上指出,近10年来,我国制造业在GDP占比下降了接近5%。虽然制造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关键支撑产业作用不可替代;二是新技术与新模式创新的重要载体作用不可替代;三是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发展方向是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转向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重点发展以新科技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数字技术的智能制造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制造产业,高效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型消费品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研究员通过线上作主旨演讲,他指出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了快速稳定发展与显著成绩,制造业发展水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差距在不断缩小。从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排名来看,美国仍处于第一阵列,德国和日本处于第二阵列,而我国处于在第三阵列的前列。从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规模发展四个分项来看,“规模发展”仍然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要支撑力,“质量效益”对制造业发展贡献率在持续提升,“结构优化”初步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牢牢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提高我国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将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在主旨演讲中分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杨教授指出,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就是通过提升经济活力与创新力来实现有效率的经济增长,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增长效率两个指标来度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激发潜在增长动能;二是稳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研究员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区域开发缺乏空间有效管控,资源环境保护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不平衡,城市分化态势日趋加剧;三是老少边穷等特殊类型区域发展滞后,要素流失态势难以扭转;四是乡村地区衰落难以有效控制,乡乡差距日益成为决定区域差距的重要因素。“十四五”时期要实施“1467”发展战略,推动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区域经济布局:“1”是强化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引领地位;“4”是明确四大地区板块差异化发展重点;“6”是分类发挥六大战略引领区示范带动功能;“7”是构建完善七大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扶持体系。
开幕式环节的主旨演讲及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雪松研究员主持,第二阶段的主旨演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张其仔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