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国企改革三问

2018年10月23日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8年17期    作者:时杰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40年的历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理解国有企业改革40年的历程,必须要了解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需要从历史的和逻辑来理解国有企业改革所遇到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对国有企业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发展路线图。

一问:国有企业改革40年取得了哪些成就?

4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有企业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可以从推动改革开放三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展开的。参与国际竞争,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必须有先进完整的工业体系,企业必须拥有参与国际竞争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与管理水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外资大规模进入我国的进程中,国有企业的硬件条件与管理水平,与外资对接,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而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成员以后,我国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和通信等工业基础领域的投资发展与管理的提升,促进了我国工业深入融合到全球化进程。

第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意味着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任何经济结构的调整,无论是增量的调整还是存量的调整,都会产生大量的社会成本,需要公共服务与配合,在发达国家中,这样的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机构建设的滞后,公共服务往往面临着极大的成本缺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但和别的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从增量上而言,乡镇企业的崛起,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如果离开国有企业提供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是没有办法取得这么长足的进展的。从存量改革上而言,承担大量的教育医疗成本与人员社会保障成本,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不会这么顺利取得辉煌的成果。

第三,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助推我国工业化进程提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从世界经验上而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从资源投入型到技术引领型,从以制造业为主变为发展服务业为主,也就是从高速度增长型到高质量发展型。在这个发展阶段,私人资本的投入往往是不足的,因为会面临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我们国家经济增长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化也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如何在后危机时代,使我国经济实现从高速增长型向高质量发展型转型。实现从资源投入型向技术引领型转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不可少,也必将成为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结构改革的主力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一定会助推我国工业化进程,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二问:国有企业存在的原因?

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为什么还需要国有企业?回答这个问题,从工业化进程这个角度看或许比较清晰。实现工业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百年工业化进程之中,离不开外部发展环境,尤其是紧密联系的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是失灵的,比较优势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但是在一个既定的国际秩序框架下,没有办法促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反而形成了国际市场上的中心与外围国家,导致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被打断,甚至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对于所有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后发国家而言,如果仅仅是靠私人资本的竞争,显然不足以完成一个大国的工业化。尤其对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国而言,仅仅依靠私人资本,在每一个既定的全球环境下,显然工业化进程困难重重。

从历史的进程而言,人类社会300年以来的工业化,只有几个国家可以实现赶超,一个是日本,一个是德国,另外一个就是中国,尽管中国只是初步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理解了工业化进程和国有企业存在的逻辑,要对计划经济有新的认识。对计划经济的理解不仅仅是一个计划的问题,而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从国家产业安全的角度来进行理解,计划经济更多的是一种战时经济,它的基本任务是对外保证国家的国家安全、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对内搭建起来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而为参与国际化竞争打下一个基础。如果没有国家安全、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是不可能完成的。从历史经验而言,洋务运动的失败和国民政府黄金十年发展的失败,就是由于工业化不能保障国家安全,导致工业化进程被打断。就成功经验而言,中国和印度,在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之后,非常重要的经验是, 中国的制造业和印度的制药业,都充分利用了比较优势的原理,实现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产业链突破。

今天我们回顾中国国有企业40年的改革经验,不应该忘记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有企业建设与发展。中国国有企业前30年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走向世界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保证了国家的安全, 尤其是军事工业体系的发展,成为我国进行技术引领和产业进化的保障。例如,中国国有企业的起点,156项是整个当前中国工业化的种子工业。大三线建设、小三线建设平衡了地区工业布局,四三方案,平衡了我国轻重工业之间的比率,为我国解决吃和穿的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工业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今天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回顾国有企业存在的逻辑,要把国有企业的发展,从70年一体的角度来理解,才能得到正确的图景和相对客观的答案。

展望未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还是要回到国有企业存在的基础性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些基础性问题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基本问题是我国的产业安全是不是得到了保障?国际市场上是不是市场是完全有效的?从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来看,我国的产业安全体系,仍旧面临一定风险和挑战。从美国违背国际贸易准则,利用国内法制裁中兴通讯可以看出来,国际市场产业的发展和安全仍旧需要国家的力量;同时欧盟也修改了相应的法律阻碍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的并购,这些现实情况都充分表现了,在后危机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背后是国际规则之间的竞争,作为国家间竞争的主角,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与壮大,依然非常必要。

第二个基本问题是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没有最终完成?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技术、人力、资本三个角度来进行观察。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充沛的资本是一个工业化完成的基本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与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可以使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从这三个指标上来看,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就技术而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就原创性技术而言,仍旧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这些技术差距,甚至威胁到了我们国家的产业安全,制约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速度和空间。例如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发动机,不掌握先进的发动机的技术,制约了我国航空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例如芯片技术,智能制造的时代芯片技术的缺失,导致我国每年在芯片进口上的支出远远超过了进口原油的支出。不掌握关键技术,就会导致我国产业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从人力而言,我们国家没有进入中等收入橄榄型社会,人力资本的开发程度比较低,仍旧是低工资低福利,还没有达到工业化高度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充分开发的阶段。从资本的角度,我国的产业资本,总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工业资本还不足以打造国际产业链,实现工业资本集聚。在国际市场失灵中国国际工业化进程没有完成的背景下,把国际市场失灵所带来的一些后果降低,仍旧需要在一些市场失灵的环节,建立国有企业,对外保证我国工业化的产业安全,对内提升全体人民的福利。

第三个基本问题就是国有企业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国有企业的存在的逻辑依据是纠正市场失灵。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担负着一定公共服务的职能,具体而言,对外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向国际产业分工的上游突破,对内而言,我国国有企业担负着创新引领的技术进步任务、担负着提升广大人民福利的责任、担负着工业资本积累的使命。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导我国经济发展从单纯规模经济向规模与效益并重的范围经济发展。

三问:国有企业改革未来的突破方向?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面临着具体的发展环境,就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企业发展环境而言,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全球化环境。在应对金融危机所需要的结构性改革尚没有最后完成,大国之间贸易摩擦频频发生,以及未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技术突破方向不明的条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仍旧是打造发展所需要的安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国际产业分工面临大的变革的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走创新引领道路,发展军民融合是国有企业下一步的突破方向。工业革命以来300年的大国工业发展历史,尤其是二战以后,美苏工业发展正反两面的经验,都充分体现了军民融合发展对于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性促进作用。例如当今信息时代所使用的互联网技术,就是美国军方的军事技术。随着军事技术的民用化,大大提升了社会的生产效率,产生了许多新行业和新业态,实现了工业发展的创新引领。进入21世纪军民融合有了新的突破方向,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太空领域的军事技术的军民融合,这个是可以从马斯克的公司看出端倪;另外一个是海军的发展,随着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市场,我国的能源资源进口、商品销售严重依赖于国际海运和海洋安全,这就需要我国在这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同时也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保障我国在各国的投资安全和经济利益,这就需要我国军事工业在和平时期走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

就国有企业的布局而言,应该更加重视国有企业区域布局,这和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关。在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按照比较优势原理,我国的工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人力和资本,向东部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市场发育不全面,人力资源不足,工业资本积累滞后。在工业的区域布局而言,市场是失灵的。一个大国的工业发展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会引发经济与社会问题,因此,在下一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需要更加注意国有企业的区域布局,尤其是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北地区国有企业的布局,更加注重在这个区域间,国有企业为整个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国有企业为培育市场提供相应的、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国有企业在这些经济区域为健全工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补全资金链发挥重要作用。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培育我们国家,从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降低整个国家基础公共服务的成本。

国有企业监管体制应该适应新时代要求,全国范围国有企业管理应逐步实现分级所有,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同时,也要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国有企业的预算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国资委纳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管理,另外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实现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区块链的技术,进行更细致、动态的信息披露,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的国有企业,例如水、电和能源这些国有企业建立全国示范性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全国基础工业物联网,也牵涉到千家万户,是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实现预算硬约束, 为我们国家发展高端服务业做好准备。

国有企业的发展既需要补短板也需要绿色引领,工业化进程会带来大量的公共服务深化的问题。在当今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是大气环境的治理、垃圾的处理以及污水的处理,私人资本只有在公共投资建立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效率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在垃圾分类、污水处理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面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另外,国有企业也可以在地下停车场和地下管廊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推向深入打下良好的公共服务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