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以新商业文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2024年04月09日来源:《商学院》2024年4月刊    作者:季为民

01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作为物质技术基础,新质生产力为稳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基本保障。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是由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以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高效、智能、绿色等特征的新兴生产力改变着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就成为适应这种变化趋势的必然方向。

二是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新判断,是“十四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加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政府工作任务之首。

三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作为物质技术基础,新质生产力为稳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基本保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以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生产力形态创新变革,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内生动力,将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02 “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历史机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发展方式,倡导多元、协同、融合,从各个角度带动创新和产业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以其原创性、颠覆性的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它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产业的束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新质生产力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促进循环经济等措施,新质生产力有助于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就业增长和社会进步。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将催生大量新兴产业和就业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从国际视角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将能够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推动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03 “新质生产力”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利好

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产业发展带来利好,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商业模式、文化价值等方面。

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产业发展带来利好,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商业模式、文化价值等方面。

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水平。技术革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提质,新兴产业的建设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其强调的“原创性”与“颠覆性”,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将推动产业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引领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

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得以推广普及,产业的发展更加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将使得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链更加健壮,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新质生产力还能推动产业间的融合与协同发展,重塑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以数据赋能为基础,全社会生产要素被广泛连接,商业模式将不断更新。新质生产力的“原创性”与“颠覆性”将打破产业间的壁垒,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这将有助于拓展产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整体效益。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将有助于提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文化价值。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将推动产业向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将在社会各领域更加深入人心,释放产业的文化价值,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04 新质生产力需要怎样的生产关系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我们正在经历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带来的一系列颠覆性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关系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众所周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生产关系会反作用生产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我们正在经历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带来的一系列颠覆性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关系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生产力的新要求和新特征。

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正在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传统的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为主的生产组织形式正在被更加灵活、个性化的生产方式所替代。这种变化使得劳动者、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灵活,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生产关系中的劳动者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变化。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一部分传统劳动力将被机器替代,但同时也会催生新的就业形态和岗位。劳动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质,以适应这种变化。

生产关系中的分配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这些要素的分配也将更加重要。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虚拟资产和数字货币等新型财产形态也将对分配方式产生影响。

生产关系中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政府需要制定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政策,以支持新产业的发展和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同时,企业也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政策制定和公共事务,与政府共同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适应这些变化,调整和优化生产关系,“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进步相协调,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05 重视人的主体和创新作用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依然应特别重视人的主体和创新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在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中,“人”在生产中占有首要地位,是最主要的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依然应特别重视人的主体和创新作用: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积极适应客观环境,以新方法新思路管理现代化企业,有效启用新型产业工人、新型技术工人,同时更多考虑到员工利益,以整体性思维统合企业的效率和利润。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畅通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循环,以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输入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更加灵活、开放、重视劳动力主体地位、促进劳动工具升级和智能化以及拓展劳动对象范围的生产关系,为创新提供更好的土壤和环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AI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更多元的要素加入生产关系的体系中,丰富了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实践意涵,其中的变化需要更多调整与适应。这也使得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劳动力的结构和就业形态,也对我们现有的分配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方面,从劳动力角度来看,AI的广泛应用正在逐渐替代部分传统岗位上的劳动力。那些重复性、低技能的工作正在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所替代,而需要创新思维、情感交流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高技能劳动力则越来越受欢迎。因此,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正在从单纯的体力劳动者转变为更加依赖智力、技能和创新的劳动者。

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AI技术的发展也在改变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层级式、命令式的生产方式正在向更加扁平化、协同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与机器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需要更多的团队协作和跨领域合作。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需要探索新的分配方式,以更好地适应AI时代的发展变化,并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随着AI技术的普及,部分传统岗位上的劳动力可能会面临失业风险,而高技能劳动力则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不同层次的劳动者都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和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关注知识产权和数据资产的分配问题。在AI时代,知识和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创新成果的分配需要更加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资产的价值也逐渐凸显,我们需要探索合理的数据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数据资源的公平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分配方式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确保分配的公平和可持续,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确保他们能够分享AI时代的发展成果。

06 新商业文明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势,需要一种与之相匹配的文明作为支撑和催化。

从信息时代到AI时代,生产力的极大进步和跃迁确实预示着新商业文明的诞生,而新文化和新文明往往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的催化作用。在这一交迭点上,我们需要的新文明和新文化应具备如下几个核心要素:首先,新文明和新文化需要强调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其次,新文明和新文化需要倡导包容性和多元性;再次,新文明和新文化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最后,新文明和新文化需要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些要素将共同催化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我们迈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时,我们新商业文明的内涵多元且深远,它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更涉及到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第一,新商业文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第二,新商业文明要坚持诚信责任的经营价值;第三,新商业文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第四,新商业文明要坚持创新开放思维;第五,新商业文明要坚持全球一体视野;第六,新商业文明强调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培育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价值和商业文化,打造新时代的商业文明。

AI时代的赛道上,东西方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势,需要一种与之相匹配的文明作为支撑和催化,这种文明应该具备以下比较特征和优势。

强调创新精神和开放态度的文明将更具竞争力。一个鼓励创新思维、容忍失败、倡导开放合作的社会环境,能够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注重人文关怀和道德责任的文明将更具可持续性。一个强调人文关怀、尊重人权、关注社会公正的文明,能够确保AI技术的发展始终为人类福祉服务,避免技术滥用和道德风险。同时,这种文明也能够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文明将更具包容性。这意味着要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念和实践,推动文化的多元共生和交流互鉴。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文明将更具长远眼光。一个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文明,能够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可持续的资源和环境支撑,确保国家或民族在长远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

综上所述,强调创新精神和开放态度、注重人文关怀和道德责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文明,将有助于一个国家或民族在AI时代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07 新质生产力与新商业文明互为推手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新商业文明的孕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时代基础,新商业文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益推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新商业文明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两面,二者的关系可以视为一种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动态过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新商业文明的孕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时代基础,新商业文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益推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商业文明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商业道德教育,提升商业伦理水平。新商业文明的核心是诚信、公平、责任和合作等价值观。通过加强商业道德教育,培养企业和个人的商业伦理意识,使他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商业道德规范,从而建立起一个健康、有序的商业环境。

推动商业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新商业文明鼓励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生产力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商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升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商业法治建设,保障商业秩序稳定。新商业文明需要法治的保障和支撑。建立健全商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商业文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促进商业文化的交流融合,增强新商业文明的包容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构成了多元、开放的新商业文明格局。我们应积极促进商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商业理念和经验,增强新商业文明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培养商业人才,为新商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商业人才是商业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商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商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领导力的商业领袖和团队,为新商业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