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6《产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产业竞争力研讨会在京举行,并正式发布了《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No.6》。本书重点研究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与互补的关系问题,以及中国在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与美国、欧盟15国以及日本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中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为外贸发展新动能的培育提供正能量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下降0.3%,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1.1%,二季度仅微弱增长0.3%,均低于预期。WTO发布的最新贸易展望报告,将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测为1.7%,2017年全球贸易量增长预计为1.8%~3.1%,仍低于世界经济增速预期。2016年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全球贸易处于近30年低谷期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继续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2016年前三季度,按人民币计,中国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按美元计,中国出口1.54万亿美元,下降7.5%。“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凝聚中国智慧、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潮流和中国国内形势变化的新型开放战略,蕴藏着推动外贸新增长的巨大潜力,理应也必将对中国外贸增长和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外贸发展并不平衡
2016年“产业蓝皮书”指出,根据2016年前三季度数据分析,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1.9%;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分别增长1.8%和0.5%;对东盟双边贸易下降0.8%,对其出口下降1.9%;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其中,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中国在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同时,对东南亚的出口出现了下降,所以,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从何种方向、以何种方式不断扩大其在外贸发展新动能培育中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中国要发挥“一带一路”战略在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中的作用,则要通过扩大、优化、升级中国与相关国家现有的贸易关系来推进。
▎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结合度与贸易互补性都有极大提升空间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指出,就出口侧而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的贸易结合度基本稳定,结合度指数近年来维持在1左右;初级产品的结合度高于制成品;制成品中,中等技能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结合度高于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劳动与资源密集型、高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制成品中,高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贸易结合度最低。
从进口侧而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的贸易结合度较低,经过一段时期的下降后,近年来总体保持稳定,但贸易结合度指数低于1。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相比,贸易结合强度略低;制成品中,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成品高于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中等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高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且近几年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在制成品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的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贸易结合度最低。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强度总体比较稳定;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性高于初级产品;制成品中,中低端制成品,包括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成品和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高于中高端制成品,包括中等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高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基于中国进口侧计算的互补强度指数略有不同,初级产品高于制成品;制成品中,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最高。
▎“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第三方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会对各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全球贸易增长是带动美国、日本、欧盟15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因素,抑制美国、欧盟15国、日本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则是竞争力的效应。所以,无论美国、欧盟15国,还是日本,短期内很难通过提升现有竞争力的方式带动出口大幅度增长。美国和日本可能选择的扩大出口的方式就是,通过一定方式划分世界市场,美国提出的TPP就是力图运作此种方式的产物。欧盟15国与美国、日本有所不同,在全球贸易不振的情况下,它可以通过适应全球商品贸易的变化而扩大出口,这可能与欧盟15国竞争优势比起美国、日本更多样化有关。综合起来分析,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中国与欧盟合作所面临的挑战较之与美国要小,中国与美国开展合作所面临的挑战较之与日本要小。
▎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首先要把“蛋糕做大”,中国与美国、欧盟15国、日本合作的方向,是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升级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合度总体说来还不强,中国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扩大贸易规模。但加强贸易联系,扩大贸易规模,不是在现有基础上分“蛋糕”,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份额拿过来,通过做其他地区减法的方式来增加中国的出口。就本报告所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62国而言,其进口规模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有限,采取重新分“蛋糕”的办法,即使能成功,作用也不大。只有努力把“蛋糕”做大,“一带一路”战略在外贸发展新动能培育中的作用才能持久,“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合作共赢的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指出,从基于出口侧计算的贸易结合度指数看,中、日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的贸易结合度强于美国和欧盟15国。2000年以来,中日两国的趋势是,中国略有上升,日本略有下降。从产品类型上看,中国的初级产品强于制成品,日本、美国、欧盟15国都与此类似。从出口的角度言之,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与日本合作面临的挑战较之与美国、欧盟15国开展合作时要大。
从进口侧言之,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62国的贸易结合度最高,中国次之。就产品类型而言,中国、日本与其初级产品的贸易结合度高于制成品,美国、欧盟15国与其制成品的贸易结合度略高于初级产品。在制成品中,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以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成品为最高而且近年来增长较快;日本的制成品中,以高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较高;美国表现出同样的格局;欧盟15国则以中等技能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这一格局指出,中国与美国、欧盟15国和日本合作的方向,就是在中高技术上开展第三方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四个统筹
一是统筹“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坚持“硬实力”与“软实力”并举。“一带一路”战略既需要发挥“硬实力”的作用,也需要发挥“软实力”的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硬实力、硬作为,而且需要“软实力”。只有把“软实力”建设好,让“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和人们真诚地相信,“一带一路”战略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战略,消除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种种误解,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才会事半功倍。
二是统筹长板和短板建设,坚持发挥传统优势和培育新的优势并举。中国在中低端产业上有优势,对于这一优势应通过进一步做优的方式,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作用,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决不能仅限于中低端产业,也不能完全停留在现有层次和规模上,而是要在发挥中国传统优势的同时,通过双方、多方合作,共同创造和培育新的优势,要大力推进高端产业的发展,把各自的短板补上去,开拓新的贸易合作增长点,提升贸易的水平和质量。
三是统筹产业间分工和产业链分工,坚持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举。随着全球产业内分工的发展,全球国际贸易的总趋势是,产业内贸易的规模日益增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当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相互间的产业链分工仍不发达,产业内贸易并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应积极推进产业链分工,通过产业链分工,深化双方的贸易与合作。
四是统筹国内与国外两种优势,发挥“自身优势”和“第三方优势”并举。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劳动力资源、资金优势,部分产业和技术已经进入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并跑的阶段,少数产业和技术已经进入领跑的阶段,这些优势要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中国还必须实行开放创新策略,充分利用国际优势,引进第三方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建设当中来,共同培育新的市场,开发新技术。
▎中国对东南亚贸易拓展潜力巨大
东南亚是全球经济活跃地区,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则是亚洲四小虎,同时,东南亚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目标地区。近年来,东南亚各国产业竞争力有所提高,但除了新加坡,各国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仍然集中于农产品、矿产品等低端领域。日本和欧盟在东南亚地区有较强的经济影响力,例如泰国、马来西亚的汽车产业基本上是日本汽车企业全球布局的一环。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关系持续升温,但经贸联系主要还是以产品进出口为主,深层次的合作开发、产业转移还比较少。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出发,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贸易拓展潜力巨大。例如,东南亚地区水果、水产品、橡胶、稀有矿产是我国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急需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工业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在接收我国开始面临要素价格约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上具有优势;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近年来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这为我国消化转移处于严重过剩状况的重化工业创造了市场;新加坡在技术研发、企业管理上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印度与中国的整体产品贸易竞争强度远远高于其他南亚国家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指出,从南亚诸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来看,印度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且2000年以来呈显著增强趋势;其它国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尼泊尔、马尔代夫等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从南亚诸国与中国的整体贸易结合度来看,目前孟加拉国、尼泊尔、马尔代夫与中国的整体贸易结合度指数相对较高,远远高于其它南亚国家与中国的整体贸易结合度指数。从与中国的整体贸易竞争强度来看,南亚诸国与中国的产品贸易竞争强度均较弱,相对来看,印度与中国的整体产品贸易竞争强度远远高于其它南亚国家与中国的整体产品贸易竞争强度。从南亚诸国与中国的整体贸易互补性来看,阿富汗、尼泊尔、孟加拉国与中国的整体贸易互补程度相对较高,远远高于印度、巴基斯坦、马尔代夫等其它南亚国家与中国的整体贸易互补程度。总体来看,南亚诸国中,印中两国产业互补性较低,且在国际市场上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关系;巴中两国经贸合作水平较低,贸易竞争性相对较低,且贸易互补性有走弱趋势;孟中两国贸易竞争程度弱,贸易互补程度较强,产业合作前景广阔;阿中两国整体贸易结合程度较高,两国在资源和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农业等领域相对具有较好合作前景;尼中两国贸易依存关系较强,在农业灌溉、水利水电、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马中两国具有较强的贸易依存关系,在填海造陆、污水处理、跨海大桥建设、娱乐、传媒、医疗设施、住宅基础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较大。
▎中国与中亚各国贸易拓展潜力看好;中俄双边贸易进入新时代,贸易拓展潜力巨大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指出,中亚国家产业竞争优势集中于能源矿产资源及初级产品,工业基础薄弱,多数国家交通、电力基础设施落后,需要建立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中国与中亚各国贸易互补性高,贸易联系较为联系密切,双边贸易规模保持较稳定水平。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联系密切程度,高于美国与中亚各国、日本与中亚国家的贸易联系水平。中国和中亚五国之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极低;中国自中亚各国净进口商品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中国对中亚各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中国和中亚各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产业内贸易有着巨大的潜力,贸易拓展向产业链分工发展。
中俄贸易互补性高,竞争强度不高,贸易联系联系密切,双边贸易规模稳步扩大。中俄双边贸易无疑是2016年最靓丽的风景。中俄双边贸易逆势而上、率先实现止跌回升,双边贸易为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是在中国和前十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唯一增长的。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373亿美元,增长7%。俄罗斯和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中俄贸易拓展潜力巨大。中俄贸易联系密切,但不及欧俄贸易联系密切;美俄、日俄的贸易联系较松散。培育中俄贸易新动能,应对接俄罗斯进口替代政策,对接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注重打造两国产业链分工体系,加大产业内贸易推进力度。俄罗斯应破除资源诅咒,借助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劳动力优势,培育和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与竞争。
▎中国与西亚、中东地区的产业互补性需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看,西亚与中东地区19个国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为薄弱;但由于中东地区石油资源较为丰富,因而石油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出口值中的比重都居绝对优势,石油石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与西亚、中东地区这19个国家贸易结合度强弱不一,除了伊朗、叙利亚、阿联酋、伊拉克、也门和约旦这6个国家表现为贸易关系紧密外,其余13个国家贸易关系则表现松散。例如,2000年以来中国对伊朗的贸易联系紧密并且呈加强的态势,特别是在原油、载客的汽车和赛车、铝矿中的精氧化铝等产品贸易联系更为紧密。由于欧美等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欧盟、美国、日本与伊朗的贸易联系表现松散。中国与西亚、中东地区这19个国家产业互补性均较弱,除了也门与美国,科威特与日本,黎巴嫩与美国、欧盟,阿曼、沙特、卡塔尔、巴林与美国、欧盟、日本存在较强的合作空间外,其他国家与美国、欧盟、日本的产业和贸易合作空间均较小。此外,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与西亚、中东地区这19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关系均很弱,贸易往来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中国与中东欧高端产业合作尤其不足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指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联系普遍比较松散,产业合作项目不多,高端产业合作尤其不足,但近年来贸易联系总体呈现增强趋势。在19个中东欧国家中,除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外,中国与其他16个中东欧国家都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由于地缘关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联系,多数远不及欧盟与中东欧国家联系紧密(有部分国家本身就是欧盟成员国);多数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经贸关系呈“等距离”的关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要在高端产业间加强合作,并深化产业内贸易,才能打破目前中美日三国基本呈“等距离”贸易关系,凸显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重要性。未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在工业制成品领域加强合作,比如,中国与匈牙利未来应在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医疗设备、服装、能源等领域开展产能合作;中国与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家加强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等领域的产能合作。
The report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2016,No.6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General Report. General Report makes analysis of progress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and the trade intensity, trade competitiveness, trade complementarity of China with 62 countries along One Belt & One Road.The report also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from cooporation of China with US, EU15 and Japan during the promoting One Belt & One Road Strategy.
The other parts respectively studies trade competitions and complementarities of China with Southeast Asia, South Asia, Central Asia,Russia and Mongolia, Western Asia and Middle East,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ose parts also reviews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and direction for China to develop the cooperation with those area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port is to explore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cultivate new engine of trade by implementing “B&R” Strategy ,and makes study on the potential space and direction of China’s trade cooperation with the countries along “B&R”,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China to expand the third-party cooperation 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 strategy to realize win-win result ,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basis for companies going to develop investment cooperation with countries along “B&R”, and inform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to propose policies of developing new engine of trade.
By analyzing the trade intensities, trade competitions, trade complementarities of China with 62 countries along One Belt & One Road, This report found that China face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the trade intensities, trade scale and quality by capacity cooper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cooperation with countries along “B&R”. China may realizes the win-win results through enhancing the cooperation with US and EU15 and taking steps to deal with challenges from competition with Japan.